![]() |
![]() |
![]() |
![]() |
1949年,党旗下许下誓言;投身妇女工作获毛主席接见
胡采薇:见证了一个更好的时代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胡采薇结婚照,摄于1954年。
胡采薇在南溪江畔,摄于2019年。
70年前,胡采薇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共青团前身),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她历任建德县妇联主任,洛阳第一拖拉机厂技检处秘书、人事科长,贵州拖配厂党支部书记、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工会主席,永康县粮食局工委主任。1984年离休,享受县处级待遇。
□记者 李悦 卢明
党旗下
许下终生奋斗的誓言
1947年1月,22岁的胡采薇从永康中学毕业后考上杭州师范学校。她在学校中接触到了许多进步刊物,接受了很多先进的思想,这使她眼界大开,更急切地奔向光明与未来。不久,她就在同学的牵线下,加入了共产党的外围组织“中流社”,开始从事地下工作。
1949年6月,胡采薇被选送到杭州市青年干部学校学习。青年干部学校是解放后浙江省第一批青年团员的诞生地。她在学校期间,经同学介绍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共产主义青年团前身)。
1949年11月29日,对于胡采薇来说,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当天晚上8时许,一间十平方米左右的小阁楼里,墙上挂着鲜红的党旗,场地布置虽然简单,但气氛庄严肃穆。在昏黄的灯光下,胡采薇举起右手,一字一句地念着入党誓词,她的入党梦终于成真。从此,这一段金石誓言便烙进她的心田,指引着她的一生征途,始终不渝。
“此后,我虽然在革命道路上风风雨雨,坎坎坷坷,有辉煌也有黑暗,有成功也有挫折,但在事过半个多世纪的今天,当年入党宣誓时情景依然鲜明生动,历历在目。那面绣着镰刀锤子的红旗,那铿锵激昂的誓言,都永生永世印在我的脑海里,融进我的血液中,只要一息尚存,我就永远不会忘记它,违背它!我一定要为实现当年庄严许下的终生奋斗誓言,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无怨无悔,不离不弃!”胡采薇在回忆录中记录当时场景。
投身妇女工作
毛主席为其报告写按语
1953年10月,建德县妇联召开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胡采薇当选为首任妇联主任。
“记得当时县委书记对我说,建德县这半边天你要下决心撑起来。我当即表态,一定会用实际行动撑起。”胡采薇说,话虽然放了出去,可这千斤重担挑上肩,实现这个梦,谈何容易?
当时建德境内流传着“妇女下田,无米过年”的“妇女踩过的田不长庄稼”等等奇谈怪论,封建礼教观念的根深蒂固,以致于当时发动妇女参加农业生产阻力相当大。
形势逼人,任务繁重,胡采薇便下决心去庵口乡千鹤村蹲点。到了那里后,她与农村妇女同吃同住同劳动,挨家挨户上门找她们谈心,耐心向群众宣传“男女平等”思想。在个别谈心的基础上,她又分别召开大小会议, 层层发动,广泛宣传。通过一年的努力,妇女的劳动积极性逐步提高,男人也渐渐消除顾虑,支持女人走出家门。
看着女人打破不下田的传统,胡采薇写了一篇《发动妇女投入生产,解决了劳动力不足的困难》的总结报告,发表在了《浙江农村工作通讯》。后来这篇报告又被中共中央办公厅编入《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中,毛主席看到报告后更是亲自为她写了按语。
按语中有两段还被选入《毛主席语录》,“在合作化以后,许多合作社感到劳动力不足了,有必要发动过去不参加田间劳动的广大的妇女群众参加到劳动战线上去。”“中国的妇女是一种伟大的人力资源,必须发动这种资源,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党中央的关心、重视,对胡采薇来说,无疑是巨大的鼓舞,千鹤妇女也成了全国典型。此后,胡采薇更积极投身于工作中,发挥她的光和热。1969年,她作为特邀代表住进中南海,参加了新中国成立20周年庆典。在观礼台上,毛主席与她握手并交谈。
1956年起,胡采薇先后在洛阳、沈阳、贵州等地工作。
1978年,胡采薇的丈夫徐宝珊不幸离世。她不断告诉自己,要用信念淡化悲凉,以坚强意志冲破艰难险阻。1979年,她带着儿女,回到永康,担任粮食局工会工作委员会主任。
后来,县委组织部了解到她曾做妇女工作多年,又抽调她去县妇联,编写永康妇运斗争史。直至1984年,她才从繁忙的工作岗位上退下来。
离休不离党
革命精神永不老
离休后,如何发挥离休余热,让晚年的生活更有价值,成了胡采薇思考得最多的问题。“凭我的工作经历和身体状况,我希望为国家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党政工作。”这样想着,当有人找她去县委组织部帮忙整理干部档案时,胡采薇毫不犹豫地去了。历经九个多月,她圆满完成了全县县管干部的个人档案整理任务。
“生命不息,学习不止”这八个字,是她不变的信念与追求。胡采薇是老年大学首届学员,当了四年文学班班长。1996年,她去加拿大探亲,不懂英语无法交流,于是又花了一年多学习,掌握了英语日常的交流。
2001年,得知河北省当代文学专修函授学院招生没有年龄限制时,胡采薇毅然报名。虽然两年的大学生活不是在大学校园里度过,但学院布置的每一次作业她都认真完成。领到毕业证书时,她已78周岁了。
集邮是胡采薇一生最大的爱好。离休后,她的兴趣就更浓了,从单纯地收集邮票到积极参加各种集邮活动,还开始撰写集邮文章,弘扬祖国集邮文化。
“母亲曾说,要在90周岁举办个人邮展,结果真实现了。”胡采薇女儿徐筱君说,2015年8月,母亲的邮展在市图书馆成功召开,市集邮协会专门为她制作一枚纪念封。
胡采薇自去年开始身体大不如前。但她偶尔还会去楼下晒晒太阳。“就在前两个星期,她还在楼下一个人兴致勃勃地看邮友寄来的书。”徐筱君笑道。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胡采薇入党70周年,她见证了祖国的沧桑巨变。“这是一个变更的时代。”说这句话时胡采薇非常感慨,她是时代更迭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她经历过旧社会的黑暗,参与过剿匪、土地改革,撑起过建德的半边天,也享受着新时代的美好生活,她的一生,都在与祖国共同成长。
扫一扫
看传奇一生
□相关链接
本报《我与共和国同框》栏目线索仍在征集中。只要名字中包含建国、国庆、新国、建设、国立等词语;年龄正好是70周岁,或党龄为70年;生日为10月1日;有特殊照片、影像或故事的永康人或新永康人,都可以投稿。联系电话:13758973977(71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