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要闻

文章导航

  今年招生总基调:大稳定小调整

  招生原则、招生类别、招生流程、学区划分总体不变

  □首席记者 陈晓苏

  本报讯 一年一度的义务教育段招生季又将来临。26日,记者从市教育局组织召开的学生家长代表座谈会上获悉,今年,我市义务教育段招生工作保持“大稳定,小调整”基调,招生原则、招生类别、招生流程、学区划分总体不变。

  按照去年公告说法,从2020年起,我市义务教育段C类对象报名条件中,父(母)持有城区规划用途为住宅类的有效房产时间将调整为满2年(含)以上。通俗地讲,就是今年是将本市户籍人口中,拥有城区住宅类房产满1年以上但没有城区户籍的对象归为C类生的最后一年。

  虽然今年的招生工作实施意见还未出台,但可以确定的是,我市将继续推行“阳光招生”工程,实施“城乡分段、报名分类、统筹调剂、全程公示”的招生政策。前期,市教育局已经联合公安等部门开展了两轮2019年度永康籍适龄入学儿童少年户籍情况排摸,大体掌握了小学、初中起始年级新生情况,并召集城区各学校校长座谈,仔细排摸学额资源等内容以便制订合理的招生计划。

  “我的孩子能否进入城区公办学校就读?”这个问题,是当天座谈会上,家长代表发问的焦点,市教育局教育科工作人员作现场解答。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近年来,我市符合城区公办学校尤其是小学入学条件的适龄儿童人数增幅较大,城区学校连续扩容,已将城区教学容量提前释放到极限。比如,2015年新投入使用的人民小学三马校区,设计规模为36个班,实际上,眼下在读的4个年级已有28个班。

  人民小学,是我市统筹调剂各校资源,尽最大努力满足就学需求的缩影。当某一学校学额无法满足原施教区范围内的需求时,教育部门会在层层考量配套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挖潜,我市从2017年开始实行城区公办小学新生入学分流公开自主选择的做法,走在了全省前列。而科学挖潜之后,所有城区公办学校的容量均已达到极限,教育资源透支成普遍现象。

  现象背后是今年我市城区公办学校招生形势依然比较严峻的现实。针对这一情况,座谈会上有人大代表提出,教育是第一民生工程,要优先发展;政府要加大投入,加快实施现有布局规划,“抓紧造学校”。其实,在我市,教育优先发展并非一句空喊的口号,“在项目资金上优先满足教育,在经济发展中优先谋划教育,在政策支持上优先考虑教育”是说法,更是做法。永康新腾飞,教育先腾飞,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在多个场合一再重申“对教育怎么重视都不为过”,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在确保教育投入“三个增长、两个提高”的基础上,确保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经费需求,每年教育经费增长率都保持在两位数以上。单单今年,我市就安排了56个教育类政府投资项目。

  “政府重视是一方面,社会支持是另一方面,两者缺一不可。”从入学讲到发展,从具体讲到全面,在场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不约而同提出,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光靠政府或教育局一个部门努力不行,期盼教育事业发展,可以从为教育鼓与呼做起,从理解教育、关注教育、支持教育做起,尤其是推动教育项目顺利落地、实现无障碍施工方面,每一位永康人都应当有所作为。大家都说,“替孩子着想,为将来考虑,对历史负责,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永康日报 要闻 00001 2019-03-27 永康日报2019-03-2700013;永康日报2019-03-2700014 2 2019年03月2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