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化解“两链”风险取得实质性进展
袁家军陈龙尹学群相继予以充分肯定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当好新时代答卷人
□首席记者 陈晓苏
本报讯 “永康市化解‘两链’风险决心大、举措实、工作细,取得实质性进展,为全省整体推进发挥了很好作用。”12日,记者从市金融办获悉,省长袁家军点赞我市三大举措化解“两链”风险取得实质性进展,为永康加油鼓劲。而此前,金华市委书记陈龙、市长尹学群也分别肯定永康化解“两链”风险敢担当、出重拳,恢复了正常的金融生态,希望进一步巩固成果、保持压力。
这一切,不由让人回想我市为化解“两链”风险、守牢民营经济“基本盘”,为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走过的这一段不寻常的路:曾经,因为少数企业盲目投资、过度融资、互保联保等行为,资金链、担保链“两链”风险滋生蔓延传导,永康900亿元规模左右的贷款余额不良率一度高达5.81%,几乎所有银行都收回了在永分支机构的贷款审批权限。如今,不良率下降到1.6%左右,处于风险安全区;城市信用指数全国排名提升102位,位列金华市第二位;新成立一家金融机构,6家银行贷款审批权限重回永康。经历了这场风波的洗礼,坚守主业、做强实业已然成为永康广大企业家的共识,不少企业已经从原来的“弃实奔虚”向“脱虚向实”转变。
“在暴雨中奔跑,在逆境中成长”,我市一位企业家挂在嘴边的这句话,其实就是永康防范化解“两链”风险的最真实写照。面对“两链”风险高发的严峻形势,近年来,我市坚定打好金融风险防范攻坚战,通过“坚守底线、断其后路,严厉打击、堵其退路,有效帮扶、引其走正路”三大举措,确保防范化解“两链”风险取得实效并经得起历史检验,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坚守底线,断其后路,是从制度上切断企业通过换壳低价回购资产包来故意逃废债的后路。自“两链”风险爆发以来,我市多措并举、积极应对,采取“保产业不一定保企业、保企业不一定保企业主”的原则处置风险,但部分出险企业换壳低价回购原资产包,形成事实上的逃废债,以此逃避法律责任,破坏信用环境,也导致不良率居高不下,2017年8月,跃升成全省最高的县市区。为此,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出台经营性资产司法竞拍资格审核办法,同时,市委书记金政、市长朱志杰多次召集召开金融形势分析研判座谈会,进一步统一思想,顶住各方压力。坚守“严禁企业主本人及直系亲属低价回购资产包”底线的规范做法,彻底打消了出险企业低价回购的念头。
与断后路并行的是,重拳打击恶意逃废债行为,坚决堵牢金蝉脱壳等恶意逃废债的退路。针对有小部分企业通过转移经营、转移资产、转移人员、故意脱保等“金蝉脱壳”方式恶意逃废债的行为,我市专门成立打击逃废债工作领导小组,抽调骨干力量集中实体化办公,严厉查处恶意逃废债行为,开展案件风险研判。我市还在本地媒体开辟专栏,公开“老赖”企业名单、重点案件处置情况和联合惩戒举措,营造强大的打逃声势,形成不敢逃、不能逃、不愿逃的浓厚氛围,推动信用环境逐步恢复。截至目前,我市共办理恶意逃废债案件66起,立案58起,采取刑事强制措施68人,占金华处理人数的35%,打击力度堪称金华最大。
一手抓打击,态度坚决;一手抓帮扶,不遗余力。我市创新实体经济帮扶举措,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引导企业走诚信经营、专注实业的正路,为实体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从全省首创的“转贷通”和工业企业应急资金,解决企业资金转贷过桥难题;到组建五金资产管理公司、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拍贷通”等平台,分门别类解决不良资产收储问题、担保问题和不良资产信贷问题;再到建立健全府院联动机制,全流程探索金融案件办理难题,以期实现调处有方、审理有速、执行有力,我市政银联手,与企同行,以敢打必胜的决心和意志攻坚克难,坚决打赢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攻坚战。
“毫不动摇地支持民营经济做强做优,全力以赴地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鲜明态度和坚定立场,一直印刻在市委、市政府的实际行动里。截至目前,“转贷通”累计发放贷款1.7万笔、金额680亿元,为企业节省转贷成本超6亿元;工业企业应急资金累计办理业务2180次、金额256亿元。在深入推进“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活动中,我市开展了“助企强企增活力,关心关爱企业家”大走访,仅过去一年就推动760余个涉企难题得以解决。
回望来路,更知前行方向。“下一步,我市将持续聚焦问题、破解难题,继续深化落实,不断探索创新,积极主动为企业‘解绑’,为实体经济‘加油’。”市金融办负责人表示,政银企等多方合力防范化解“两链”风险,不仅助推企业走出窘境,推动形成各方共赢的良好局面,也进一步坚定了永康打造中国乃至世界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决心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