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华社人民日报关注“国兴师傅”
信义故事感动全国网友
本报受委托寻找信义“接棒人”
□记者 颜元滔 朱彦侃 徐灿灿
本报讯 连日来,本报全媒体刊发了《有人认识永康这位叫“国兴师傅”的铁匠吗?》《打铁“国兴师傅”,我们找到了》《“国兴师傅”的温暖要传递下去》《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奖励两位老人一万元》等系列报道,诸暨大伯寻找永康“国兴师傅”的信义故事在浙江新闻客户端永康频道和永康日报微信公众号上累计阅读量突破20万。
25日,这则温暖的故事引起了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媒体的关注。新华社和人民日报的微信公众号都以《你还记得53年前那个借了5元钱的小男孩吗?》为题进行了报道,感动了全国网友。
文章写道,“53年前的冬天,一个十岁小男孩去给妈妈买药,不小心弄丢了钱。他站在路边无助地哭泣,一个铁匠给了他5元买药钱。53年过去了,当初的小男孩已变成了大伯,他从未放弃寻找恩人,要连本带利把钱归还”。文章最后指出,“这5块钱中蕴含了太多的情谊和感动,也让信任和善意,在每个人心间扎根”。
文章一发出,阅读量迅速突破了10万。网友纷纷留言,“社会需要这些事情来灌溉和滋养。愿你我都成为这些小事的主人公”“诚信、善良与感恩,这世界才美好”“你举手之劳,我一生铭记。愿好人一生平安,健康长寿”“滴水之恩,当报涌泉。中华美德,代代相传”。
虽然寻找“国兴师傅”的故事告一段落,然而温暖还在延续。本报接受当事人委托,寻找信义的“接棒人”,把“国兴师傅”不肯接受的2000元“还款”捐给需要帮助的人。如果您身边有这样的对象,请联系记者15867920052(732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