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规范化 发展规模化
特种养殖场
推进美丽牧场创建
□记者 王依娜
本报讯 自7月中旬我市开展省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市创建工作以来,“低小散乱”养殖局面被改善,禁养区内所有养殖场已被取缔。截至目前,特种养殖场仅剩13家。其中,梅花鹿养殖场剩2家,孔雀养殖场剩1家。
投入监控设备
引进人工受孕技术
“做农业,掌握一定文化知识很关键,只要有培训,我一定参与。”唐先镇双晟家庭农场负责人施益双说,培训涉及养殖技能、政策解读、项目落地等内容,得益于知识积累和实践操作,她掌握了梅花鹿的繁殖诀窍。明年,她准备在农场推行人工受孕,在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保证鹿的品质。
除了提升技术水平,双晟家庭农场在管理上也有很大飞跃。鹿场刚建成时,施益双夫妇日夜巡视鹿的情况。如今,农场里安装了监控,他们只需必要时查看视频即可实现管理,工作强度大大降低。
“三个月前我们投入了监控设施,目前农场里共安装了8个摄像头,分别监控5个鹿栏、出入口和人行道。有时在外学习,我打开手机就能实时查看鹿场情况。”施益双说。
重整基础设施
打造主题养殖场
特种养殖,相对普通养殖管理难度大,对环境场地要求较高。“为了实现规范化养殖,我们重建了基础设施。早在2012年初养孔雀时,养殖场是用毛竹简易搭建的,现在场内舍笼都已翻新,钢筋水泥搭建,更安全卫生。”林森孔雀养殖场负责人项忠良说。
近年来,在政府产业化政策的扶持下,林森养殖场规模不断扩围。目前,该养殖场内存栏蓝孔雀、白孔雀、花孔雀1000多只,年出栏商品孔雀、孔雀苗、种雀500余只,还开辟了观赏孔雀园移动租赁业务,在满足本地市场的同时,远销河南、安徽、山东等省,其中,部分孔雀作为扶贫项目“飞”出我市,帮助当地贫困农民脱贫致富。
据悉,蓝孔雀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只需合理规划便可打造集观赏、养殖、休闲为一体的花园式养殖场。“我们将打造以孔雀为主题的养殖场,在墙上涂上孔雀相关的宣传画,增加趣味性,吸引小孩子。养殖场中还将用生动的文字来介绍孔雀文化,让他们欣赏美丽的孔雀的同时,还能增长相关知识。”项忠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