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农村资源 推进乡村振兴
——论又稳又好有序推进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
本报评论员
27日,我市召开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动员部署会,全面吹响了行政村规模调整的冲锋号。这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也是事关人民群众切实利益的一件实事,更是全市上下务必全力为之的一件大事、要事。
当前,我市行政村“多、小、散”特征较为明显,一定程度上浪费了公共服务能力,间接限制了公共服务层级提升。村庄分布、规模不合理问题,也造成行政成本高、财政投入大、效应不明显,导致部分涉农政策未能真正落地见效。此外,村干部数量多、年龄整体偏大、结构不合理、后备干部储备不足等问题也不同程度存在,特别是一些小村弱村基层组织建设乏力,长期“缺人干事”“缺钱办事”,导致村庄发展滞后。
开展行政村规模调整,就是要统筹农村的人才资源、财力资源、发展资源等,壮大村集体经济,优化发展功能和布局,并通过强村带弱村、大村带小村、富村带贫村,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集中力量办大事,助力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同时,还可以从更大范围物色优秀村干部人选,增强村级组织战斗力,为农村长远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开展行政村规模调整,是市委、市政府按照上级要求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永康长远发展。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坚持“规模调大、布局调优、实力调强、班子调好”的总体思路,把握节奏、统筹推进,实现“并建制、并‘三资’、并人心,促发展、促民生、促振兴”的既定目标,做到以行政村数量的“减法”换取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的“加法”。
作为一场农村基层体制的重大变革,行政村规模调整势必会触及到一些人的利益,工作难度大也在情理之中。但只要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把握原则、依法推进,就一定能够圆满完成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