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助力民间文艺振兴 为新农村发展“把脉”
百年古村后吴迎来一队“名医”
18日,正值后吴第十八届文化旅游节暨金华市第五届“金衢丽”民间传统戏剧表演赛举办之际,由金华市民间文艺家协会、金华市摄影家协会等发起组织的“和美乡村欢乐行”金华市乡村民间文艺振兴工程采风团走进后吴。他们此行不仅意在考察美丽乡村,更是为了“问诊把脉”,给这座800年古村“开药方”。
著名书法家张登文现场挥毫
□记者 高婷婷
后吴风情令金华采风团赞不绝口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一年一度的后吴祭祖大典对每位族人都有着重要的意义。18日,大典在后吴村文化礼堂举行,从各地赶回来的吴氏宗亲济济一堂,堂内座无虚席。摆香炉、放供品、烧炷香、拜祖先……吴氏子孙穿着统一的传统服饰,神情肃穆。后吴村始终延续着祭祖的传统,发扬孝道美德,不忘祖先恩德,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年年如此,代代如此。
“一个地方的祭祖,最能体现它的民间文化。”金华市民间艺术家协会会长施怀德说,对待传统民俗的态度决定村庄的底蕴深度和发展广度。
建筑被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凝固的音乐”,而现有省级文保单位25处,永康市级传统历史建筑137幢的后吴村,正保存着我市最大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文化旅游节的开展,使得大小公祠成为了民俗和非遗项目的展示舞台,后吴古建筑再度“活”了过来。走进历山公祠、吴仪庭公祠,可以看到打金、打银、打锡、编箬帽、做布鞋、抽白糖、印染、武义草编、徽戏等一批传统手工技艺类非遗的现场展示,以及来自全省各市的美食,包括桐庐母岭桂花酒、金华汤包等,令金华采风团目不暇接。
“我小时候就经常看到这个!”在小五金修理展示摊位前,采风团领队、金华市民间艺术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张顺秋欣喜地轻呼。在她的童年记忆中,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挑着行当的永康匠人到村里来,全村人都会拿来锄头、剪刀、菜刀,排队找师傅帮忙修理、磨光。如今又在后吴看到这一身熟悉的行担,让她感到非常亲切。
来自金华的文艺家们穿梭于各活动现场采风、创作、采访、送文化,古村落随处可见文艺家们活跃的身影。青山绿水融入民间文艺,得益于文化节的推广,一个沉淀着800年传统古韵的村庄逐渐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
外来“良医”为后吴“开药方”
采风活动结束后,18日下午,金华市民间文艺家协会、金华市摄影家协会、金华市小邹鲁文化促进会、金华市艾青研究会的采风团成员,与我市文联、非遗保护中心、后吴村党支部代表们围坐一堂,举办了后吴村乡村文化旅游发展恳谈会。
短暂半天的后吴之旅,给金华采风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代表们盛赞后吴的古建筑规模大,保护严谨,保留了原汁原味的明清风格;民俗节目数目之多,内容之丰富,让人大开眼界。同时,在恳谈会上,采风团成员和与会专家、学者踊跃发言,为后吴村乡村旅游发展建言献策、把脉问诊,提出了“寻找文化灵魂、确立旅游主题、创设各类基地、举办系列节会”等一系列的思路,并就助力乡村民间文艺振兴工程实施和创办“乡村振兴研究院”实验基地等作了研究和探讨。
“后吴想要打造旅游村,首先要提高知名度。”“良医”们围绕这一主题,提出完善停车场、充电桩等配套设施,常驻小吃街、民俗风情展览、自编本地节目等民俗项目,打造衣食住行各方面都有特色的“乡村游”。
据了解,今年,为了响应金华市委建设“和美乡村”的号召,金华市民间艺术家协会专门制定了 “和美乡村欢乐行”金华市乡村民间文艺振兴工程,积极组织民间文艺家走进乡村,为促进乡村民间文艺繁荣和旅游产业振兴,提供文化支持和智力支撑。意在推进美丽乡村振兴,留住家园记忆。后吴村是该工程的第一站。
恳谈会进行了三个多小时,后吴村党支部书记吴世媚对本次活动感慨颇多。她说,目前后吴村正处在振兴乡村旅游的关键点上,文艺家与专家及时地对村子进行了一次“体检”与“问诊”。她会把这些意见和建议进行归纳与梳理,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制定与完善方案,努力将后吴打造成一个独具特色的旅游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