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方便”之事更方便,舒心驿站提升幸福感
开发区65座农村公厕上演“变形记”
栋陇村九鼎公园的公厕
公厕改造现场
改造后的公厕内景
厕所,是一方小角落,也是一把文明的标尺,关乎百姓民生福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不但景区、城市要抓,农村也要抓,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推进,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
随着全市各个农村以“燎原”之势开展“厕所革命”,经济开发区也在如火如荼地推进中。开发区全域铺开,将农村公厕改革项目与美丽乡村建设、街角小品打造相结合,从小细节提升幸福感着眼,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农村公厕改革。
眼下,开发区的65座农村公厕正在上演着“变形记”,让百姓“方便”之事更方便的同时,也让文明之花在这个离百姓最近却最容易被忽略的地方盛开。
打响农村公厕“美颜战”,开发区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农村‘厕所革命’已成为当前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越来越紧迫的任务。它对彻底治理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改善村民生活条件,提升幸福指数,缩短城乡生活差距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开发区,公厕改革更是一场势在必行、刻不容缓的战役。”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吴鹏说。
开发区下辖29个行政村,本地人口有2.85万人,但经过18年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市工业经济主战场、转型升级排头兵和五金制造先行区,聚集了1970多家工业生产企业(含模具行业600多家),以及3700多家各式各样的经营性场所。
工业商业的繁荣势必带来人口的集聚,目前仅流动人口登记在册的就超过13万人,实际居住人口已超过22万人,主要居住生活在各个农村,这大量的人口集聚流动也带来了突出的公厕供需矛盾。“以长城村为例,本地村民有3000多人,外来人口却有1万多人,村里不仅有菜场、综合市场,还有休闲车业市场,村里人口流动的体量大,对公厕需求也很大。如果单纯的以本村人口为计算进行公厕改造,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吴鹏说。
随着乡村振兴步伐加快,农村居民对生活品质要求也日益提高,开发区不少农村公厕因为年久失修、冲水设施不齐全、缺乏管理等问题,公厕常常被贴上了“臭气熏”“苍蝇、蚊子到处飞”“无水可冲”等标签,成了人们“避而远之”的鸡肋角落。
来自湖北的应女士就曾遭遇了“公厕难进”的尴尬。去年,应女士开车到开发区办事,因为内急找到了九鼎路附近的一座公厕,可是还没进厕所,她就闻到了扑鼻的臭气,壮着胆子往里走,内部的情形已经“难以言喻”,一看就很少有人光顾。“公厕边上就是一个新造好的新农村小区,但这样的公厕环境跟小区的‘高大上’格格不入。”应女士坦言。
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为了让百姓在农村也能用上卫生舒适的厕所,补上这块民生短板,开发区党工委高度重视,积极探索农村公厕建设路径,并在思想认识、文化观念、政策措施、体制机制等各方面进行一系列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一场农村公厕“美颜战”在开发区打响。
一连串“政策+”支持,因“厕”制宜推进公厕改造
为使辖区“公厕改革”更合理、更有序推进,开发区专门成立公厕改造工作小组,部署落实公厕改造任务,明确今年首批65座农村公厕的改造任务,并建立“一厕一档”,实行清单管理,秉持“应改即改、能改即改、分片推行”的原则开展,着力解决园区农村公厕数量不足、布局不合理和服务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开发区党工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集中研究并制订了农村公厕改造的方案。对农村65座公厕改造统一规划的同时,因“厕”制宜细化制定施工方案。改造之前,开发区综合考虑公厕类型、存在问题、服务对象特点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对照城市公厕的标准来查找问题,有针对性地对农村公厕进行改造提升。对功能欠缺的农村公厕,对照相应标准,找准问题进行新建、扩建改造;对符合较低标准的公厕按较高标准进行改造,确保改造后的公厕实用功能上更“接地气”。
小厕所连着大民生,公厕改革的完成离不开各村支持。开发区自上而下广泛发动,分片分村召开公厕改造动员会,结合美丽乡村创建工作,第一时间组织开展多形式、多层次、深入持久的公厕改造宣传教育活动,在全区范围内形成“村集体主动、老百姓支持”的良好氛围。
“按照市里部署要求,公厕改造已列入年度目标考核范畴。但开发区面大量广任务重,要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更需快马加鞭,尤其要在‘政策+’的支持上做好服务文章。”吴鹏说。
开发区按照农村集体工程管理的相关规定,确定由开发区小额市政工程年度中标单位进行统一施工,规范施工程序,明确施工期限,各村可从年度中标单位的6个工程队中自主选择进场施工。“这样一来,各个村在实施公厕改造中就可以省去一些工程招投标等程序环节,加快施工进度的同时,也强化了施工监管,有助提升公厕改造的质量。”吴鹏介绍。
事实上,各村在确定公厕改造项目主体的同时,开发区多次组织开展公厕改造技术培训,建立区、村两级施工监管队伍,通过各村自查、开发区督查、市级验收等方式,全程保障改厕施工质量和进度。
值得一提的是,开发区在市里设立专项补助资金,对列入市级年度计划的农村公厕进行以奖代补,分别对改造、新建两种不同建设方式进行补助的基础上再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破解各村在公厕改造中遇到的资金瓶颈。
“改造、翻建公厕是一笔不小的投入。我们村的村集体经济薄弱,加上村里的道路硬化工程正在建设,资金短缺问题严重,开发区的资金补助对村里来说就是及时雨,有力地帮助村里缓解建设资金短缺的大难题。”沙端村党支部书记应禄说。
告别脏乱差
老旧公厕“换新颜”
随着“公厕改革”的推进,开发区农村公厕的颜值由内而外悄然在变,那些让人“去不得”“嗅不得”“蹲不下”的公厕成为了过去式。昔日掩鼻而过,今日脱胎换骨。如今,走进开发区的农村公厕,完全是一番新面貌。
杜山头村有4座公厕正在进行改造提升,记者在综合市场边上的一公厕施工现场看到,厕所的地面墙面焕然一新,一个个单独的蹲式便器已经建好,公厕改造工程进入了最后的扫尾阶段。“村里对四个公厕都进行了重新设计,整体翻建,安装节水器具、污水管网、蹲式便器等,达到通风、节水、环保要求。”杜山头村党支部书记周红权说。
“这样一翻新跟以前真的大不一样,环境美观了,设施齐备了,我们‘方便’起来也更清爽了。”在郑村,村民郑大爷对刚翻新完工不久的一座公厕赞不绝口。
这座翻新的公厕位于华溪边上,简单的建筑造型外观大方、干净整洁,公厕内设施十分齐全,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成了村里的一处新景点。
在吴鹏看来,“公厕改革”的意义,还在于实体建筑与周边环境之间变得和谐自然,使厕所的使用者能增进其幸福感受值。这一点,记者恰好从栋陇村九鼎公园的公厕得到了印证。
记者看到,这座公厕古色古香,典雅的造型韵味十足,与九鼎公园的美景交相辉映。公厕在美观的同时也兼顾了实用,为该公园休闲健身的村民提供了不少方便。
“农村老旧公厕的脏乱差,除了源于基础设施落后,人们的不文明行为,管理工作的不到位,都是导致问题的关键所在。这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并不符合,也不能满足农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吴鹏表示,下一步,开发区在完成农村公厕改造任务的同时,还将建立长效保洁维护管理机制,加强督查监管,破解农村公厕难找、难上、难管等问题,真正成为百姓“方便”的舒心驿站,乡风文明的实践阵地。
□记者 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