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一周关注

文章导航

  金庸与永康的那些缘

  陈和祥编纂的《童谣大观》成金庸启蒙读物

  如果说应忠良、卢敦基是金庸的朋友、学生。那么,关于永康还不得不提他的“心灵导师”——《童谣大观》。

  《童谣大观》重版作序时,金庸曾说,在他儿童时代,《童谣大观》给了他文学启蒙,在晚年时还对他的文学创作有所启发。

  《童谣大观》的编纂者叫陈和祥,永康人。陈和祥17岁从当时的浙江省立第七中学毕业后,到上海世界书局、商务印书馆当编辑,主要从事法律书籍编辑,之后又因故辞职。

  目睹旧中国兵荒马乱,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陈和祥觉得要改变旧中国的面貌,救国先治愚,必须从儿童教育抓起。因此,他又回到了上海,在扫叶山房当起了编辑,主要编辑、创作儿童文学作品。

  1922年9月,陈和祥编纂了《童谣大观》(四册),由上海世界书局出版,在全国广为流传,影响了中国几代人。它以江浙地区的童谣为主,也有广东、四川、湖北、河北等省的童谣入选。

  时至今日,在“孔夫子旧书网”上,记者还能搜到不少由陈和祥编著的民国时的小学教材。

  金庸曾撰文说

  “这是我最初的课外儿童读物”

  陈和祥是我市画家陈李新的爷爷。陈李新的父亲陈可法9岁时,陈和祥就已去世,所以,他一开始并不知道自己的爷爷曾经出版过这本书。2005年,我市专门收集古现代作家名人作品的程伯敦老先生找到陈李新,问他爷爷是否出过一本书,叫《童谣大观》。

  得知线索后,陈李新经过深入寻访,找到了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的作家王春瑜。不久,王春瑜给他寄来了复印的全套旧版本书。王春瑜还是金庸的好朋友,从此,陈李新和金庸牵上了线。

  2007年7月,新世界出版社重版了这本《童谣大观》。当年5月,金庸还专门为此作序,撰写了近1200字的《读<童谣大观>》一文。

  “我小时候在家乡海宁袁花镇读小学的时候,我父亲给我买了好几本童谣集,那都是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出版的。童谣内容大都采自江南一带,说的主要是天气和农作之类,因为内容简单,又杂有婆媳、父女、娘舅之类家庭趣事,每一句都押了韵,读来琅琅上口,很容易记忆。事实上,我家乡也有很多的类似童谣,所以没有陌生的感觉。这是我最初的课外儿童读物。不久前,我一位好朋友孙南生先生给我寄来了一套影印本的《童谣大观》,字体很大,还附有插图。插图是民国初年的式样,现在看来有很大的怀旧感觉,令我回到了自己的儿童时代,那是六七十年之前的事了。”

  金庸在文中说,中国社科院的王春瑜先生也很推崇这本书,王先生也是他的朋友,王春瑜考证了这本童谣集的编者陈和祥先生是浙江永康人,还设法联系上陈先生的儿子陈可法和孙子陈李新。了解了陈和祥先生当年搜集和编纂这本童谣集的经过。

  金庸在文中说:“推算起来,大概我和陈可法先生的年岁差不多,童谣集的内容,和我的童年是平行的。”

  金庸曾建议“隔代合作”

  让孙子为爷爷重版《童谣大观》

  在永康,陈李新是颇有名气的画家,最擅长画牛,他的作品水墨牛速写编入中国美院本科教材《水墨速写技法》,《卧着的水牛速写》入选成为80多所大学联合编辑的教材《设计速写基础教材》。

  得知这一消息后,金庸曾提出一个设想,托王春瑜转告陈李新:能否让陈李新给童谣插画,和爷爷陈和祥“隔代合作”,重新出版《童谣大观》。

  遗憾的是,当时陈李新正好接了一个课题——省委文学艺术重点工程江南水牛课题,正全身心投入,所以就把这事拖了下来。

  事实上,这本《童谣大观》,影响的不仅仅是金庸。有一次,陈李新在新华书店里,翻看钱钟书的夫人杨绛的著作《我们仨》,里面竟然记述了杨绛和女儿钱瑗每天晚上一起诵唱爷爷这本童谣的温馨回忆。于是,他致信老作家杨绛了解这本童谣的情况。

  2005年8月5日,杨绛给陈李新回信说:“我在《记杨必》一文中也曾提到这本书,至今还能背许多各地的童谣。这是我姑妈用来教育我和大弟弟、小弟弟和大妹妹的。各人一册,我们怕分散了会失落,所以订成一册。后来由姐姐带往上海教她的孩子,这部童谣,我家二代孩子都唱熟了。我觉得孩子读这种书是享受。”并盼望早日出版,“能买到重印的新版,让我填补上忘记的片段”。

  昨日,陈李新在微信朋友圈发表了一条动态:“金庸先生,你儿时是我爷爷《童谣大观》的忠实读者,而我却成了您作品的武侠迷。感谢您为我爷爷《童谣大观》重版作序,感谢您曾经的关怀!一路走好!”

  旧版《童谣大观》

  《童谣大观》重版

  悼大侠金庸

  □漫游侠

  金庸先生走了

  初闻泪水忽盈眶

  一代宗师仙逝,从此再没

  乔峰之勇杨过之纯

  段誉之痴郭靖之憨

  再思又觉不要悲伤

  按我们老百姓的习俗

  九十四岁了,是喜丧

  人生自古谁无死

  只要留下著名篇章

  金大侠完成本世轮回

  驾鹤西游,去了他的天堂

  飞雪连天射白鹿

  笑书神侠倚碧鸳

  十五部煌煌巨著

  已足可告慰先生英灵

  还有我们这些

  武侠江湖中的迷妹痴男

  金庸让我有了

  当作家的想法

  胡树彬,1977年生于贵州纳雍,现居浙江永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永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金华市作协小说创委会主任。

  初读金庸,一部《射雕英雄传》让我瞬间有了当作家的想法。

  金庸笔下的郭靖,绝对是他的人生导师与励志楷模,一个还没生下来就失去父亲、远离家乡、寄人篱下且四岁半才会说话的傻小子,因为身负国恨家仇,硬是凭恒心毅力和韧劲,练出天下第一的武功,最后却与大宋朝和襄阳城共存亡,那种对国家忠、对父母孝、对长辈敬、对朋友义、对妻儿爱的种种人性优点,最后升华为“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武侠灵魂。

  金庸的小说中,我喜欢的有三本:《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笑傲江湖》。

  金庸先生用他的智慧和勤奋,给我们打造出一座无法逾越的武侠巅峰。

  他的文字不但瑰丽精辟,而且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天文地理、剑谱拳经等等包罗万象,无所不通。试问当代作家,能有几人企及?还有他笔下塑造的人物,郭靖、黄蓉、黄老邪、欧阳锋、洪七公、令狐冲、小龙女、岳不群、韦小宝、乔峰……哪一个不是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试问当代作家,能有几人做到?

  可以说,唯有金庸。金庸不但给了我们文学上的享受,还给了我们精神上的寄托:既然现实那么艰辛,那就到梦里来吧;梦里有快意恩仇,梦里有真爱相守,梦里有许多奇迹发生。

  如今大师仙去,梦想还在,引导着我们继续拼搏,努力前行。

  永城网友追忆金庸

  @小昭9729175

  大侠去另一个江湖继续纵情恣意、洒脱妄为了。我最喜欢《倚天屠龙记》中的小昭。因为她很完美,聪明坚强,善解人意,形貌秀美绝伦,性格温柔和顺,平时隐藏上乘武功,精通五行八卦之术,遇到危机时,能挺身而出,有大将之风。当然,最重要的是小昭统领了波斯明教,在我心中小昭棒棒哒。

  @勇剑斩天罡

  世上英雄空自许,华山论剑少一人。

  @家有维依

  最喜欢的大侠是萧峰,最喜欢的女主是小龙女,没有之一。

  @SYXANAN701

  忆当年看雪山飞狐的日子,大侠走好。

  @ximensiquan

  我读着金庸的武侠书长大。虽然大侠离开了江湖,但金庸的名字同曹雪芹、巴金一样,变成了文学,成为了永恒。

  @tangchao304008

  感谢您带领我们进入精彩的中国功夫,您是我心里的大侠,一路走好,金庸大侠。

  @HI342273

  终南山后,活死人墓,神雕侠侣,绝迹江湖。不知金庸离开后,会去终南山吗?会去西湖吗?还是去大漠?或者去南越国。这时候想,金庸走了,哈利波特都长大了……

  □记者 舒姿


永康日报 一周关注 00011 2018-11-02 永康日报2018-11-0200006;90199;永康日报2018-11-0200007;90264;永康日报2018-11-0200008;90288;永康日报2018-11-0200009;永康日报2018-11-0200010;90195;永康日报2018-11-0200011;90196;永康日报2018-11-0200012;90285;永康日报2018-11-0200013 2 2018年11月0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