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倾心打造让家长放心的小儿内科
——记市妇保院“卓越医师”、小儿内科主任朱海豹
永康市妇幼保健院首届“卓越医师”风采录⑦⑧
□记者 陈慧
“金眼科、银外科、马马虎虎妇产科、千万别干小儿科”这句在医学界流传的话是调侃,也道出了儿科医生的辛苦与艰难。很多人认为儿科医生“活多、钱少、不受尊重”不好当,但市妇保院小儿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朱海豹却在这岗位上一呆就是17年:2001年从温州大学儿科系毕业,2007担任小儿内科主任,他是我市妇保院小儿内科成长的见证者之一,也是该科年轻医护人员的“长辈与朋友”。他在小儿内科发挥着中流砥柱作用,并树立科室优质口碑。
紧绷一根“弦”只为患儿平安
“看病像打仗,挂号像春运”,这是许多家长在儿科看病的共同感受。市妇保院儿科是省县级医学龙头学科,也是市重点学科,其下辖的小儿内科是我市及部分周边县市儿内科患者的重点诊治中心,年收治住院患儿近4000人次,相应地小儿内科医生工作也异常忙碌。
每到流感爆发期,我市流感患儿数量便呈爆发式增长,市妇保院小儿内科门急诊室外每天都挤满怀抱患儿排长队的家长。作为小儿内科主任,朱海豹迅速采取应急预案,将急诊帮班医生增加一倍,还要求先把自己列入其中,最大限度地减少患儿等待时间。
“那段时间光急诊就有250多号病人,是平时的两倍多。”小儿内科医生林鉴说,朱主任每天加班到很晚才回家,有时刚到家接到科室紧急电话,又回来继续忙活,看到主任每天这么卖力工作,同事们也不敢松懈惰。
今年3月份流感势头刚过去,食源性疾病、手足口病又开始“侵袭”,朱海豹还是要加班加点接诊。而小孩通常没有病情主诉,得靠医生去观察、判断。“我们要多和家长交流,多解释病因病理,多争取他们的理解。”因为感受到朱海豹的“细致、耐心、责任心强”,很多家长到小儿内科就喜欢找他,说孩子交给他,自己放心。
每年8~10月是小儿内科短暂的“淡季”,朱海豹就把多出的时间都放在病房患儿身上,查房时他紧绷一根“弦”,随时关注病房患儿尤其是特殊病例的病情变化。
大方授技促进科室全面发展
儿科疾病多种多样,需要专业的“全科医生”,然而全国医科院校儿科系从1999年就停止招生了,这加大了培养专业儿科医生的难度。在全面二孩和儿科医生紧缺的背景下,朱海豹在儿科医生培养方面可谓下足功夫,小儿内科优秀医生也因此不断涌现。
郝继光师从朱海豹已有6年。刚到该科时,他是刚毕业的临床医学生,非常迷茫。朱海豹细心观察一个月后,见其业务没起色,就主动找他谈心,同时一针见血地指出他在业务上的不足。郝继光说:“当时觉得被深深刺痛,马上用一周时间把儿科学又看了个遍,把科室收治的患儿也一个个作了解。”
朱海豹还是小儿内科出了名的“直肠子”,但他直来直往的性格和严谨细致的作风完美结合,成为了科室发展的“助推剂”:对疑难病例,朱海豹会搜集资料,组织讨论病例;对常见病、多发病及少见病的治疗方案和最新进展,朱海豹会及时与其他科室沟通,同时做好本科室内的培训工作;对常见病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朱海豹“抽得勤,抓得狠”,严格要求年轻医生打好基础。
在他的鞭策下,小儿内科医生成长迅速,该科郝继光等青年医生均一次性通过职业医师和主治医师考试。得知考试结果后,朱海豹会主动询问他们感兴趣的方向,并结合当前门诊情况给予合理的进修建议。在他的督促下,医生林鉴专门进修小儿神经专科,并开设专科门诊熟练诊断多动症、癫痫等小儿常见且易被忽略的神经内科疾病;孔伟星专门进修呼吸专科的儿童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成为金华市范围为数不多掌握该技术的医生,也为辖区患儿带来极大便利……现市妇保院护理部干事、与朱海豹搭档8年的护士长郎巧英,在“卓越医生”颁奖词中评价他:粗言深意勤传授,雅句情长暖人心。她觉得,这也是患儿家长多年来信赖该科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为科室领头人,朱海豹从不自视权威:他刻意避免病例讨论时自己的指向性言论,致力于建立成员间“公平、公正”的关系,他也注重团队工作劳逸结合。科室紧张而不失活泼的氛围,让朱海豹圈粉无数,也让年轻人安心扎根原本没人愿意“呆”的小儿内科,齐心树立科室良好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