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40周年庆

文章导航

  激活生产力带来田野新希望

  ——从黄溪滩村变化看我市土地制度变迁

  “

  1980年秋天,地处我市东部山区的黄溪滩村率先分田分地到户,开始试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来,黄溪滩村被誉为永康的“小岗村”。

  从“大包干”到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市场的建立,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背景下,农村土地制度历经40年的不断探索演进,使农村的土地经营方式、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变。40年来,农村土地改革经历了哪些重要的节点,给农业和农民带来哪些变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基本发展方向是什么?让我们一起来追忆永康土地改革的足迹。

  黄溪滩村率先搞起“大包干”

  上世纪80年代初的黄溪滩村有300多户1200人口。村里山多土地少,一直是个缺粮村。

  1980年8月的某天下午,黄溪滩村第九生产小队的社员们在玉米地劳动的时候,队员应锦伦无意中提到安徽实行了土地承包,队员们立即来了精神,围着一起探讨“分田”之事。当时的第九生产小队共有20来户,小队的田地多是山沿地,肥力较差,有的地连草都长不了。

  “田地能分么?怎么分?分了以后会面临什么的后果都是未知数,踏出第一步需要很大的勇气。”今年60多岁的黄溪滩村会计应振清说,当时队员们虽然商讨了土地承包到户之事,但真正“分田到户”还得等待时机。那一年,应振清还是毛头小伙,刚接手会计工作。

  事隔3个多月后,借几年来人口变动、自留地调整“找补”为由,小队把16亩旱地分了10余亩。几个月后,小队再次把6亩萝卜菜田分了。当时,应振清还发明了“一半照人口,一半照口粮“的分配方法。当时他家有4个人口770公斤口粮,分田分地后,共分到0.25亩旱地和2亩左右水田。

  “分田到户后,大家的干劲很足,第一年由于不敢尝试新品种,收成不好,隔年引进新品种后,产量和效率均提高了数倍。”应振清说,第九生产小队分田到户后,村里的其他小队也开始效仿。1981年下半年,土地承包责任制出台了。

  40年间土地经过多轮微调

  黄溪滩实行了“大包干”,当时柏岩公社周边的村也先后行动起来,“大锅饭”导致的生产效率低下、粮食减产以及收入平均化等现象也得到了彻底改变。

  “分田到户后劳动效率、粮食产量直线上升。”应振清说,之前割稻到种完玉米要40天,搞“单干”后只需10天,单季稻亩产也从原先的200多公斤增加到500公斤。

  实行“大包干”后,黄溪滩村一直遵循中央的精神推进土地改革。1984年,中央规定土地承包期在15年以上。1998年,土地承包期满,当年中央文件将承包期再延长30年不变,同时还提倡“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在应振清的印象里,1984年和1990年村里的土地都进行了小调整,即一等田不动,二、三等田进行“找补”。“上世纪90年代初期,由于娶嫁、出生等原因,小队有好几户人多地少户,在原先的基础上进行了微调,但变化不大。”应振清说,之后村里土地进行了2次微调,田块进行了大平整,通过“改田”,实现了田成方渠成行,适合机械化操作,为进一步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奠定了基础。

  更多的农民“洗脚上岸”

  “到目前为止,我家虽然增加了2代人,但土地依然没多大变化。”应振清说,与父母分家后,他从长辈那里继承了1.7亩一等田,0.45亩的二等田,满足了小家庭祖孙三代6口人的耕种需求,但整个家庭的土地拥有量变化不大。

  “1992年以后,实行开放搞活,富余的劳动力可以外出打工。”应振清说,随着土地制度的变革,如1998年实行土地产权30年不变,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后,农民心中更安稳了。

  对于这种变化,应振清有着切身的体会,他如今已“洗脚上岸”,到附近的工业功能分区打工。今年厂里业务忙,工资涨到了5000余元。同时,他每月还能领到1700多元的退休金,这样一来每月就有6000多元收入。

  “在外打工2个月就抵得上全年在家种田的收入了。”应振清说,“如今,黄溪滩村大部分土地进行了流转。村里田块方正,道路通畅,水源充盈,方便全程机械化耕作,因此很受种植大户的欢迎。”由于这几年土地流转频繁,村里还专门让人代管土地流转之事,为双方提供方便。截至目前,该村耕地流转面积200多亩,占比达80%以上。

  土地确权工作稳步推进

  黄溪滩村的变化是我市土地制度变迁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中央提出,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实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性地位,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这是新时期改革的基本方向和重点。黄溪滩村土地制度变革迈入了新阶段。

  “今年,村里围绕承包地确权工作开展了两轮调查。”应振清说,随着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不断推进,村两委多次召开会议商讨,并对500多户村民的情况进行排摸,完成签订313户。

  从去年开始,我市成立了土地确权登记颁证领导小组,印发了土地确权工作方案和操作办法。同时,我市结合目标任务有序推进各项工作,已开展了调查测绘项目招标,完成了基本农田划区定界、地力等级划分成果、国有用地红线、集体土地所有权成果等资料收集,以及完成了全市数字正射影像图(DOM)制作,并通过加强业务培训和指导、实行工程监理等稳步推进。

  根据实际,我市除符合条件可不确权和暂缓确权的村,应开展确权村558个,涉及承包农户9.8万多户,承包地16万多亩。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正在制作中,届时将统一发放,方便流转、贷款。”市农林局农经站站长李正说,新版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采用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增强了防伪标识和地块示意图,解决了四至不清、面积不准确等问题,同时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可获知土地承包者姓名、地块总数、确权面积等信息。

  黄溪滩村耕地流转面积200多亩,占比达80%以上。  记者 秦艳华 摄

  大事记

  1949—1977

  集体所有、统一经营的农村土地制度的建立

  1978—1993

  “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形成时期

  1981

  我市完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93—2008

  土地承包经营权稳定期

  1998

  土地产权30年不变政策出炉

  2006

  全面取消农业税

  2008年至今

  土地制度的动态稳定时期

  □记者 秦艳华


永康日报 40周年庆 00003 2018-08-25 永康日报2018-08-2500011;永康日报2018-08-2500009;永康日报2018-08-2500010;86544;永康日报2018-08-2500012;永康日报2018-08-2500013;永康日报2018-08-2500014;永康日报2018-08-2500016;永康日报2018-08-2500015;永康日报2018-08-2500019;永康日报2018-08-2500018;永康日报2018-08-2500021;永康日报2018-08-2500020;永康日报2018-08-2500023;永康日报2018-08-2500022;永康日报2018-08-2500025;永康日报2018-08-2500024;永康日报2018-08-2500026;永康日报2018-08-2500027;永康日报2018-08-2500029;永康日报2018-08-2500028;永康日报2018-08-2500030;永康日报2018-08-2500017 2 2018年08月2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