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从居者忧其屋到居者优其屋
——永康40年住房变迁记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寒士俱欢颜。几十年来,关于房子,有太多的变化,从土房到盖板房,从木头房至水泥房,从平房到楼房,从集资房到商品房,从一家几口人蜗居十几平方米的斗室里,到现在一家人享受着上百平方米的居室……这就是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变化。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我们告别旧时代的一缕春风。从80年代的单元楼、90年代的二室一厅到跨入新世纪的小高层、复式住宅、跃层、别墅,从“居者忧其屋”到“居者有其屋”再到“居者优其屋”的变化深刻地体现了时代的进步。
1985年
——成为房改全省的试点县市
1984年,一场干部职工住房制度改革的大讨论在我市展开了。
“解决住房问题能不能路子宽些,譬如允许私人建房或者私建公助、分期付款,把私人手中的钱动员出来,这方面潜力不小。”时任永康县委书记的洪承芳提出,启动住房改革,让住房私有化,以解决财政沉重负担和居民的住房困难问题。
1985年,一份《县委、县政府关于城关镇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实行住房改革的决定》的文件吹开了我市住房改革的“春风”,我市成为全省房改试点的三个县(市)之一。
文件提出在我市全面改革现有住房制度,改变行政机关、团体事业单位的住房由国家包下来的做法,逐步推行住宅商品化。文件提出,我市的房改将分三种类型进行:原有旧公房折价出售; 个人集资单位联建;政府给政策建单幢48平方米“有天有地”住宅。
文件规定除少数特殊户外,今后任何单位不再建房出租。在城镇有私房,建筑面积已足60平方米的不许再购买补贴出售住宅,建筑面积不足60平方米,单位有条件的可以给予补贴购买,但私房和单位住宅合计面积最多不可超过75平方米。
记者从市住房改革办公室的一份资料上看到,1986年2月20日我市曾对房改第一年商品住宅出售情况进行调查。第一年,房屋开发公司出售房屋57户,面积2840平方米。乡镇住宅公司出售房屋193套,面积11291平方米,每平方米售价140元。各企事业单位出售房屋350套,面积26080平方米,每平方米售价90元。
时任永康县城建局局长的孙禄仁事后感慨:住房改革就是在一次次的调查中,一次次的尝试中坎坷前进的。1986年,全国有30多个县市来我市“取经”。在近6年的时间里,共有5372户城镇职工家庭购建了住房,占城镇职工家庭总户数的60%以上,全县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已达20平方米,在全省乃至全国均处于领先水平。至此,我市新的住房时代开始了,拥有一套新住房成为人们的新追求。
1999年
——启动648套经济适用房
“2003年12月18日对于我们一家来说,是个特别的日子。”在安居苑居住了十几年的陈进韶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还是兴奋不已。
陈进韶说,从1992年开始,一家五口挤在文化局宿舍,一个房间既当卧室又当厨房,卫生间还是公用的。“当时居住条件确实挺差的,1998年市里出台了经济适用房的相关文件,我对照文件一看,条件完全符合,就向单位提交了申请表。没想到顺利通过了。”
据了解,像陈进韶这样的老人居住在安居苑的为数不少,告别“蜗居”,实现了安居梦想,他们也算是尝到了经济适用房的头口水。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住房办主任陈剑锋说,我市从1998年开始陆续以经济适用房、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形式进行保障,1999年动工开建了648套溪心经济适用房(安居苑)。截至2017年底,我市正在实施保障户数24505户,其中:公租房保障22721户,经济适用住房保障1784户;累计保障棚户区居民家庭10105户,让更多人住有所居。
2018年
——上半年房产交易同比增长92%
21世纪,人们居住的选择更多了,有高层住宅区,有复式楼,有花园小区,甚至还有单门独院的特色别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装修也成为热点,在追求宽敞的同时,还在追求着居住环境的各种配套设施,要住得舒服,住得开心。
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今年,我市房地产频受诸多政策刺激,购房需求得到大量释放,市场持续回暖,开发商们唱响楼市好声音。
记者从相关部门一组数据看到,今年1至6月份,我市共售出22万平方米左右,同比增长92%。每一次楼盘开盘,或多或少都会出现排队购房的火爆现象。
丽州一品、锦秀江南、金水湾、凤凰城、丽景苑、国宾府……楼盘林立。
记者了解到,为了让购房者舒舒服服买到房,今年年初就有一些房产公司探索过商品房销售公开摇号、全程公证的做法,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响。
以往有过购房经历的消费者,在购房过程中或多或少遇到过“找关系打招呼”“捂盘惜售”“炒卖房号”“捆绑搭售”等违规行为,而随着市场需求日渐透明化,这种销售模式正在发生改变。
“公开摇号促使房屋买卖公开、公平、公正,让真正想买房的人能够买到房。”永康市公证处副主任应永红认为,这是各家房产公司适应市场新形势的一种有益探索。
1999年动工兴建的648套溪心经济适用房(安居苑)。 记者 林群心 摄
大事记
1985
率先在全省试行住房商品化,通过市场手段来解决住房、改善住房环境
1999
我市动工建设第一批经济适用房,切实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
2003
第一批经济适用房交付使用,648户居民告别蜗居,实现了安居梦想
2009
我市启动廉租房建设,至此,我市已基本实现城市低保标准两倍以下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廉租住房阶段性保障目标
2010
全国首个县级市楼市“限购令”在我市诞生,意在稳定房价,减轻市民购房压力
2012
起草了公共租赁住房政策初稿,进一步完善了保障性住房申报、审核、公示及退出制度,规范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管理
2014
《永康市高层次人才用房租赁管理办法(试行)》出台,对优化人才环境,加快人才集聚,缓解人才住房困难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记者 童英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