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不为”就该让位
贯彻落实“不担当不作为”专项整治行动系列评论之二
本报特约评论员
有位不为,有责不担,这是一个社会影响恶劣、群众关注度高的问题,已经到了必须祭出重拳非治理不可的地步。
如何治理?关键要有硬的机制保障。比如,快速曝光机制。慵懒散浮拖是不作为的典型表现,而对这些问题,一经发现,就应点名道姓通报曝光。时刻提醒党员干部,不作为不担当将无处藏身。将不作为不担当问题暴露在阳光下,是有的放矢,使治理“有位不为”“有责不担”的药效直达病灶。曝光是一种手段,目的是为了传导压力,旨在用好反面教材,形成有力震慑,令广大党员干部以为镜鉴。
曝光问题,前提是要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就有了畅通的投诉举报机制,这样才能拓宽发现问题的来源渠道。当下,我们既要通过执纪审查、巡视巡察、明察暗访、随机调研等多种途径收集问题线索,将监督触角不断延伸,使庸政懒政无处遁形。我们也要通过书信电话邮件等多种渠道受理群众举报投诉,建立奖励措施,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撒下天罗地网。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责任担当,正是新气象、新作为必不可少的时代特质。今天我们对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反映强烈的不担当、不作为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疾施重拳、亮利剑,就是为了让这种特质融入我市党员干部的思想当中。
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不作为、不担当,究其原因,有的怕得罪人,丢了选票;有的认为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就不错,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些人的思想,“思”的不是大局,而是个人;“想”的不是发展,而是私欲。最终让“小九九”误了“大事业”,“小算盘”误了“大发展”,所以,对他们必须零容忍。
发现问题、曝光问题,最终是为了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让“有位不为”者让位。
不担当、不作为,是个政治品行问题,与忠诚干净担当的要求完全背离,严重侵害了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利益。这些党员干部忘了自己手中的权力是哪里来的,忘了自己是为谁服务的,忘了自己该为谁负责,一句话,就是忘了初心。
向不担当、不作为亮剑,一定打实追责的板子。对于那些不作为、不担责干部,除给予必要的组织处理、纪律处分等手段外,还要让他们让出位置,使他们感受到责任之重。不仅仅能让庸庸碌碌混日子、装模作样走过场的“庸官懒官”头皮发紧、背后出汗,更能树立起正确的导向,让敢于担当者看到前途和希望;让那些想做事、敢做事、做成事的干部大显身手。
为政之要,莫先乎人;成事之要,关键在人。治理党员干部不作为、不担当,制度建设是根本。要建立健全“无功即是过,庸碌就是错”的正向激励机制以及“能上能下,不换脑子就应腾出位置”的监督问责机制,旗帜鲜明保护担当者、问责不为者,大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让“不作为就让位”成为常态。
查问题找差距
敢担当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