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来自“2017中国县级医院·竞争力排行榜21强医院”的系列报道③
对标一流强学科 帮扶基层惠百姓
市一医神经内科跻身2017中国县级医院专科21强
走廊上,脑卒中早期康复训练、误区VS真相、脑血管病防治等相关知识挂满墙头;病房外,患者的加床整齐地从走廊这头排到了那一头,几乎没有空位。尽管病区患者多而杂,医护人员依然有条不紊地在病床前奔走,为他们送去健康与希望。近日,记者一走进市一医神经内科病区,就被宁静和谐的就医环境所吸引,也对医务人员始终面带微笑的服务油然而生敬意。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该区病床加床现象常年存在。而住在这里的一些老人,有的甚至出现精神异常现象,医护人员都如亲人般看待,细心地照料他们。该科自2003年至今,月出院患者从80~90人次到现在的150~190人次,月门诊量3000人次。每年的各科室考评中,该科室业绩考评始终名列前茅,患者满意度也达95%以上。
□记者 章芳敏
神经内科住院病人
超七成为脑血管患者
对于不少市民而言,神经内科依然是个新兴科室。不少市民把神经病与精神病相混淆,神经内科疾病包括脑中风、癫痫、运动障碍、颅内感染、肌无力、痴呆等。然而,有些患者出现肢体乏力、口齿不清往往会认为疲劳、没力气、发痧,就自行在家休息而延误治疗。
市一医神经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程超婵介绍,当患者突然出现神志不清、口齿不清、口角歪斜、眼睛看不清、一侧肢体没力气、想讲话讲不出、天旋地转、行走不稳等情况时,提示可能发生脑中风,就要记住发病时间并立即到神经内科就诊。
据悉,在所有病症中,最常见的、住院病人占比达七成以上的是脑血管病。而脑血管疾病主要包括脑梗塞和脑出血。脑梗塞的临床常见类型有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与其关系密切的疾病有糖尿病、肥胖、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等。
脑梗塞作为一种突发性脑部疾病,多发生于中老年。随着人口老龄化,发病率不断升高,而生活条件改善、活动减少等引起该病发病年龄提前。临床上常见的有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前者是由于动脉狭窄,管腔内逐渐形成血栓而最终阻塞动脉所致。后者则是因血流中被称为栓子的异常物质阻塞动脉引起,例如某些心脏病心腔内血栓脱落的栓子。脑梗塞不仅给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威胁,而且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极大的痛苦和沉重的负担。
程超婵说,很多时候,心脑血管病会归为一类。这是因为心、脑血管病虽然病变发生的部位不同,但其发病机理以及用药几乎完全一致。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虽有遗传的因素,但也是可防可治的,更多地依赖于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运动,避免吸烟,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
加入中国(北京)卒中中心联盟,提升救治水平服务更多患者
据了解,自2003年单独开科以来,神经内科的诊治有了很大提升,受到越来越多患者的信任,病人也出现“回流”现象。“以前,像周围神经病、癫痫、帕金森病等神经内科疾病,病人会赶往上级医院就医。这几年,我们的医疗水平稳步提升,不少患有神经内科疾病的病人都第一时间来找我们看病了。”程超婵说,“老百姓的认可就是我们医护人员最大的欣慰。”
2013年,市一医神经内科加入中国卒中中心,成为中国卒中中心网络成员单位之一。自加盟该中心后,患者的检查病历等资料直接上传并得到卒中中心指导,使科室的诊治更加规范,能及时了解本行业动态,整体医疗救治水平突飞猛进。
正如该科一些年轻医生所言,有了卒中中心,他们就有了坚强后盾,看诊时更有底气了。当接诊病人遇到疑难问题时,他们还可以通过科室微信群相互探讨或者远程医疗交流寻求上级专家的帮助。
2014年,国家卫计委下设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做好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降低脑卒中发生率和死亡率。市一医也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上级医院合作,不定时请杭州浙一、浙二、上海市一专家指导查房、看门诊病人及授课。
如今,市一医神经内科在全科医护人员的努力下,也成了该院的一张新的金名片。去年,市一医凭借综合实力在全国县市级医院排名中位列第21位,12个专科进入前23强。其中,神经内科跻身2017中国县级医院专科21强。医院综合实力的提升,科室救治水平的提高,最终的受益者是广大群众。对此,市民吕先生颇有感触。不久前,吕先生突发脑梗塞,及时送往市一医救治。吕先生正当壮年,是家里的“顶梁柱”。他的家人一见到神经内科医生就说:“如果没有你们及时救治,我们一家老小现在都不知该怎么办才好。你们真是我们全家的救命恩人。我们也要感谢医院,让我们在家门口得到高水平高质量的诊治,免去长途奔波及延误就诊时间。”
静脉溶栓和动脉取栓为患者送去福音
当前,市一医开展的静脉溶栓和静脉取栓在脑梗塞临床治疗中成效显著。早在2003年,该科首个开展急性期脑梗死的静脉溶栓就取得较好的效果。此后,科室不断总结经验,现在该技术的应用已经非常成熟。
关于此项治疗,程超婵解释:如果把神经系统比作稻田,脑细胞就好比水稻,血管就是水域。如果水流被阻断,水稻秧苗会变黄。如果水流及时畅通,水稻就可能继续生长,反之缺水太久,就可能枯萎。而脑细胞也是如此,如果血流长时间不畅,就可能坏死。
对于救治而言,时间就是生命。今年3月7日15时10分,市一医神经内科接诊了一名53岁男性患者。医生询问得知,该患者发病时间为14时30分,有高血压病、糖尿病病史20余年。该患者被送医后,神志模糊,NIHS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24分。16时12分,通过检查得知,病人颅内动脉广泛硬化等。16时20分,医生会诊后确定了治疗方案。到了19时30分,患者的血管终于通了!
程超婵提醒广大患者,静脉溶栓的治疗时间要求发病为3~4.5小时之内,而动脉取栓时间为6~8小时,并要做好病情评估和排除其他禁忌症。如果患者突发脑中风征象,一定要及时送到有静脉溶栓和动脉取栓条件的医院,以免耽误最佳治疗时间。此外,对于存在患脑血管病风险因素的群众,一定要重视平时的体检,以便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减少脑血管的发生率。
及时把握医疗动态,积极开展新项目新技术
据了解,市一医神经内科目前共有医生9人,护士23人。对医院来说,人才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市一医经常派医生去上级医院进修学习,2015年9月开展脑血管造影,逐渐开展支架植入术、动脉取栓;并且重视神经肌肉病、运动障碍疾病、癫痫、周围神经病等的诊治,在这些方面也取得了较大提高。
市一医神经内科不仅仅重视脑血管病的治疗,还有非常敬业的医疗团队和优质的护理团队。该科对脑中风急性患者会全面评估吞咽功能、偏瘫情况,相应地及早留置胃管,减少误吸,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加强早期吞咽功能训练,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等,为改善每位患者的身体状况保驾护航。
该科着力打造“学习型”团队。只要有新的治疗指南发表出来,科室就及时组织学习。他们还放弃中午休息时间,由科室医生轮流授课提升业务水平。
医务人员在救死扶伤中也形成了良好的团结协作氛围。对于病人的每一张片子,接诊的医生都会亲自多看几遍,以免出现误诊漏诊,遇到自己没把握的,还会和科室其他医生探讨解决。
同时,该科还积极帮扶基层医疗机构。今年,该科医生去市二院进行《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宣讲。此外,他们还曾到下里溪进行《卒中的识别和防治》宣教,去老年大学讲《痴呆的识别及处理》,到新楼开展运动障碍方面的义诊等。
市一医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他们还会不断派医生去进修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掌握前沿知识,运用到临床中,尽可能为病人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和服务。
神经内科医生正在探讨患者病情
医护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