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榭垛龙舟名远扬 个个都是好儿郎”
13日早上,叶品新骑着心爱的小电驴,突突突地来到前仓镇集市上。他嘱咐熟识的肉摊老板说,端午那天一定要给他备好50公斤上好的猪肉。其实,叶品新本可以打电话,但由于不放心,于是提前五天,特意跑了一趟。
“每个粽子约需一两肉,可以裹1000个粽子。不,实际上可以裹1050个。”叶品新边骑车回村边喃喃自语。对于粽子数量,其实他又万分笃定。“五年来,差不多都是这个数字。”
叶品新为何每年都要买这么多上好的猪肉裹粽子?因为他是前仓镇榭垛村的村委会主任。前几年都是他自掏腰包,今年则是村委蒋伟芝出资,而他负责具体操办。
“端午那天,村里的村民们几乎都来了,大家一起聚在大会堂裹粽子、煮粽子、吃粽子,真的就像一家人。”大人们干活、孩子们玩耍的场景让叶品新心头溢满无法言说的温暖。特别是那天,孩子们大都穿着外婆送的“端午衣”,颈上腰间挂着香包,有的还在额头上用雄黄写上了“王”字。黄发垂髫,怡然自得,实在是一幅人和景美的盛世景象。
叶品新虽说只有初中文化水平,但对传统文化格外看重,“俗话说,三日清明五日年,端午一个大上午。哪怕是一个上午的时间,全村人都应该聚一聚,乐一乐。如此,才会更有凝聚力。”这也正是五年来,他一定要组织全村人在端午时节裹粽的原因。
“除此之外,作为节气,端午也很重要呢!”叶品新说,“还有一句俗语叫‘吃了端午粽,棉衣远远送’,端午节气还是个分界点,自此以后阳气便开始旺盛起来。”
又一年端午的到来,令叶品新的思绪飘回了两年前——自己勇当鼓手同村民在龙舟大赛夺魁的光荣时刻。
那年,前仓镇举办了首届龙舟大赛,冠军出乎意料地竟被只有380个村民的榭垛村夺得。在叶品新和龙舟队队长叶顺宝看来,夺冠的根本秘籍就是“人心齐,泰山移”。而这也正是多年来全村其乐融融,亲如一家的缩影。
除了裹粽,赛龙舟可以说是端午节的第二大标签了。唐朝诗人张建封在《竞渡歌》中写道:“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那种化作龙飞舞的感觉,是龙的传人日夜的思慕。
那年,为了备战龙舟竞渡,榭垛村龙舟队的队员几乎每晚雷打不动地集合在村里的那口水塘里。没有船桨,大家就操起木棍、树枝和扫帚,战鼓则用破脸盘替代。但那又有什么要紧,关键是每擂一鼓,必有桨动;桨动之时,整齐划一。
叶顺宝说,队员们都十分珍惜为村里出战的机会,一得空暇就刻苦训练,即便再累也咬牙挺着。“因为我们知道,龙舟赛夺魁是献给全村父老的一份平安吉祥礼。”
至今,村里人谈起龙舟赛夺魁依旧皆是一脸笑容,那笑容在端午节裹粽子时绽放过,那笑容在全村自办的晚会上绽放过,那笑容还在叶品新自创的三句半《榭垛颂》中绽放过:榭垛龙舟名远扬,个个都是好儿郎,勇往直前冲终点,拿金牌……
□见习记者 马忆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