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传统打罗汉时尚歌舞表演轮番上场
开发区邻里村“串门”送文艺闹重阳
曹园村广场上精彩丰富的“打罗汉”表演吸引众多人围观
□记者 徐敏
25日一大早,经济开发区曹园村热闹非凡,好戏连台,一场又一场的“打罗汉”表演在该村的广场上上演,吸引了好几百人前来观看。
在广场的一边,一条“热烈欢迎十八保兄弟村表演队来我村表演”的横幅十分醒目。据介绍,十八保是由开发区、芝英镇、象珠镇、东城街道的16个村组成,其中开发区包括曹园村、溪碧山村、夏溪村、邵宅村、西朱村、长恬村和兰街村。每年的农历九月初六,各村轮流迎胡公,都会精心准备节目,互相“串门”到各村表演,烹制民俗文化大餐欢庆重阳佳节。
上午9时许,伴随着阵阵敲锣打鼓声,广场上迎来了兰街村的表演队,并带来了打罗汉、武术和舞蹈四个节目。参加表演的人活力四射,观看表演的人看得津津有味。其中一对拄着拐杖的阿婆格外引人注意,她们分别是84岁的林香琴和86岁的徐兰香,她们7点不到就拄着拐杖搬来椅子在广场上等候了。
“现在表演的节目越来越丰富了。传统的‘打罗汉’表演依旧好看,时尚的舞蹈表演也很精彩。”林香琴一边看一边和徐兰香唠嗑道。
“这些老的民俗表演起码传承了几十年了,我年轻的时候都还去表演过呢。”林香琴笑呵呵地向记者介绍起了这项民俗活动的由来。起初,这是为纪念北宋名臣胡则也就是胡公的一种仪式。相传,胡则担任兵部侍郎期间,倡导农闲习武,主张把闲散的农民集中起来,练武强身,以便抵抗外敌入侵。永康的后人谨记遗训,以村为单位进行自编的“打罗汉”活动演出,从农历八月初一到九月中旬,尤其是八月十三胡公生日和九月九重阳节前后最为热闹。
村里的老人对民俗活动喜闻乐见,但不少刚到我市的新永康人来说,却是十分新鲜稀罕。“以前只听说过重阳节登高、赏菊,没想到还可以过得这么丰富热闹。”刚租住到曹园村不久的小赵说。
“我们今天早上六点半就从村里出发到各个村去表演了,曹园村是我们的第五站。今天一天我们都会在‘串门’表演。”兰街村的俞女士参与了村里的“打罗汉”表演,表演的节目是舞蹈《好运来》。为了能把最精彩表演呈现给观众,她们提前排练好几个月。虽然一整天都在路上很辛苦,她表示,能用这种表演的方式为老人们送上重阳节的祝福,再累也值得,也希望老人们健康快乐、平安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