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志杰在十大民生实事进展情况点评会上要求
突出“四个导向” 交出满意答卷
□记者 张赤奎
本报讯 19日,市长朱志杰主持召开十大民生实事进展情况点评会,研究讨论2017年十大民生实事落实情况,并就推进下一步工作进行部署。他强调,各镇街区和相关部门要紧扣目标任务,突出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需求导向,全力以赴狠抓进度,采取有力的措施推进民生实事,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确保向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市领导胡积合、胡增强、朱志昂、程继军、卢轶、胡联章与会。
会议通报了2017年十大民生实事进展情况。今年以来,我市将十大民生实事进行细化分解成23个具体项目,每个项目均明确责任领导、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等。从通报的情况看,城中村改造、“五个百”文化惠民工程、创建省食品安全市等项目进展较快,街角小品建设、改造易堵路口、改造“井”型公交线路等项目推进正常,但也有部分项目因前期工作不到位、要素保障相对不足等原因进度滞后。
“剿灭劣Ⅴ类小微水体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后续还要做好防反弹工作。”“城中村改造整体推进顺利,下一步将继续加大政策宣传,完善融资平台建设。”“今年全市建成街角小品3533个,在建691个,但也存在精品少、特色少、同质化突出等问题,下一步要力戒贪大求洋,力戒降质求量,注重建后管护。”与会市领导分别就各自分管的民生实事进行点评,通报进度、查摆问题、分析原因、提出举措,并就下一步工作进行部署。
朱志杰指出,十大民生实事是政府向全社会作出的公开承诺,事关人民福祉,事关政府形象和威信,必须保质保量完成。各镇街区和相关部门要突出目标导向,不折不扣地兑现对全市人民的庄严承诺。在推进过程中,要着力解决工作中存在的“节奏慢、盯不紧、抓不实、督不力”等问题,围绕年度目标,抓紧倒排时间计划,将剩余的工作量细化分解,强化督查、督办、督考,倒逼各项实事落到实处。要突出问题导向,全面破解阻碍工程推进的症结和难题。各级各部门要勇于担当、强化主体责任,克服畏难情绪,加强协作配合,规范工作流程,将各项工作做深、做细、做精、做实,并形成部门一周一上报、责任领导半月一会商、督考办一月一督考的长效推进机制。
朱志杰强调,民生实事不是简单地砸钱,更不是形象工程,而是一项民心工程,要通过“四两拨千斤”的方式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做百姓真正期盼做的实事,让老百姓有更多幸福感和获得感。要突出效果导向,真正以人民满意为工作目标,切实抓出精品工程,确保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让民生实事发挥长期效应,持续惠及百姓。要突出需求导向,及早谋划2018年要实施的民生实事。重点围绕社会保障、济困扶贫、文化教育、公共交通、卫生医疗、环境整治等领域,研究提出一批民生实事;利用多种渠道,广泛征求“两代表一委员”和广大群众的意见;注重实事的具体化,制定可量化的具体目标和任务,明确措施和进度,不列空洞的内容,不开“空头支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