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要闻

文章导航

  凝 魂 聚 气 铸 自 信

  (上接3版)

  “一个月内集中6次批示,充分体现了习书记对这项工作的关注和重视。浙江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这么多年来,之所以能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其重要原因和根本保障,是习书记的高度重视。”柳河感慨道。

  如今,习近平就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指示和发展理念,不断在浙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非遗名录中,浙江省有9个项目上榜,入选数位居各省之首,国家级非遗项目实现“四连冠”,共有217个项目上榜;在全国率先启动涉及全省范围的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为172个重点村、868个一般村量身定制了保护利用项目;2015年出台《浙江省传统戏剧保护振兴计划》,每年安排1620万元用于56个传统戏剧非遗项目的传承和越剧艺术的振兴发展,确保我省现有的56个传统戏剧非遗项目一个都不能少。

  文化繁荣

  ——打造文化大省名片

  文化精品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时代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书写文化史最重要、最基本的要素。

  ——习近平

  文艺精品助力文化繁荣

  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曾多次就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推动文艺精品创作作出重要指示。

  怎么样的文艺作品称得上是精品?在习近平眼里,这张精品“名片”的价值标准,首先来自人民。

  2004年9月10日,第七届中国艺术节在杭州拉开帷幕。开幕式上,一位九旬老人和一个五岁孩子敲响了铜锣。

  老人和孩子,是习近平特别邀请来的。他们敲响开场铜锣,诠释了“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的宗旨。

  当年的七艺节,是浙江有史以来承办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国家级艺术盛会。七艺节涌现出了大量浙江文化精品。在七艺节的文华奖评选中,浙江有7部优秀戏剧作品入选,充分反映了浙江提出建设文化大省以后,文化传世之作、获奖之作和标志之作不断涌现的繁荣局面。

  更令人瞩目的是,七艺节首次将群众文艺活动汇聚其中。其间,全省各地举办了600多项群众文化活动,真正实现了“让艺术回归人民,让人民享受艺术”的宗旨。

  2005年6月1日,习近平在浙江省宣传文化系统调研座谈会上再次指出:“浙江文化要再现辉煌,就必须创作和生产出一批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统一的文化精品,一批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传世之作,一批反映时代特征、代表国家水平、体现浙江特色的精品力作,并使之成为浙江作为文化大省的重要‘名片’。”

  2005年11月7日,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六次代表大会召开。会上,习近平娓娓道来:

  “人类文化发展史表明,凡是名著、名曲、名画,无一例外都深刻地表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群众的真实情感。”

  “真正的文艺家总是站在时代的前列,关注国家命运,反映人民心声,抒写时代精神。”

  无论文化发展翻开怎样的新篇,文化发展的目的始终在于人民,文化发展的动力始终来自人民。

  习近平的讲话为文艺精品的创作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省第六次文代会上,时任省剧协副主席茅威涛当时一边听,一边在脑海中勾勒着心中的“文艺精品”。她说,“我们一直想着如何在深刻把握时代精神和审美风貌的前提下,致力于传统艺术的推陈出新,习书记的讲话让我们牢牢把握住了文艺创作的魂,那就是与时代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

  当天,在现场聆听习近平讲话的时任杭州歌舞团(杭州歌剧舞剧院前身)副团长崔巍也深有感慨。2003年前后,根据大量农民工进城的社会现状,他们创作了《与外乡人一起跳舞》舞剧。近年来,杭州歌剧舞剧院一直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创作出了《遇见大运河》《雷峰夕照》等一批深受群众喜爱的创新剧作。

  2006年10月,在习近平关心下,又一个国家级艺术节——由文化部、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越剧艺术节成功举办。

  在开幕式上,习近平强调要充分调动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推动越剧艺术乃至浙江文艺事业不断取得新的发展。此后,中国越剧艺术节永久落户浙江,每四年一次,领梨园之风骚。

  文化为犁,精品铸魂。浙江文艺精品不断涌现。

  在习近平的关心下,当年,由省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文艺中心影视部等单位出品的浙商题材电视剧《十万人家》成为2006年度浙江省文化精品工程重点扶持项目;《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剧目,在2006年中国越剧艺术节夺得了4个金奖,占到金奖总数的一半;《公孙子都》入选了2005—2006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初选剧目,成为全国30台初选剧目中唯一的昆剧;剧场版《宋城千古情》一经推出,场场爆满,口碑上佳……

  文艺人才厚植精品沃土

  在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过程中,习近平高度关注人才队伍的培养,他提出:“必须按照德艺双馨的要求,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优秀文艺队伍。”

  2001年至今一直担任中国美院院长的许江,每次谈起习近平对中国美院的关怀与厚望,就感恩于心。“记得习书记刚来浙江1个多月时,就来过美院考察,认为美院是浙江的‘金名片’!”

  从2002年至2006年,习近平每年都会到中国美院考察。他的足迹遍布中国美院的南山校区、象山校区,以及滨江校区。

  2005年4月,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刚刚投入使用,习近平就来到这里调研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考察中,许江向习近平汇报了中国美院欲联合杭州市打造“动漫之都”的想法,习近平明确支持学校学科发展的特色之路。“在学科设计上领先,在人才培育上下功夫,积极探索产学研一体化,为浙江发展作出贡献,是当年习书记对美院的殷切希望。”许江说。

  2006年2月,一次被习近平形容为“这在过去是没有过的”的会议,深藏在了许江的脑海中。当天,习近平主持省委常委会,第一个议题就是专门听取中国美院的工作汇报,积极支持中国美院加快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为文化大省建设作出贡献。“文化大省要有文化品牌、文化旗舰、文化航母、文化生力军。”习近平认为,中国美院应该当仁不让。

  11年后,许江仍然难掩内心的激动:“习书记的种种建议,体现了他以独特的情怀,总揽浙江文化历史;以高远的眼光,把教育摆在驱动浙江发展力量的重要位置,为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2005年的那次到访,习近平在象山校区的山北水边种下了一棵象征坚忍与秋实的杜英树。围绕着这棵杜英,中国美院师生种下了18棵树。如今,十年树木,蔚然成林。一大批青年艺术人才不断茁壮成长。

  文化沃土长出产业大树

  “浙江文化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洋溢着浓郁的经济脉息。”提及浙江的文化基因,习近平曾这样诠释。他在2006年10月30日的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刊发的《文化经济点亮浙江经济》一文中写道:“所谓文化经济是对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的统称,其实质是文化与经济的交融互动、融合发展。这是浙江改革发展中的一大特色和一大亮点。”

  动漫产业在浙江的发展,正是生动的注脚。

  2003年,浙江的动漫产业几乎为零。短短两年后,2005年2月,杭州在与国内诸多城市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了我国第一次国家级、国际性动漫盛会——首届中国国际动漫节举办权。

  此后,习近平进行了相关的调研。

  中南卡通董事长吴建荣至今还铭记着2005年4月习近平来公司考察调研的情景,那天,习书记一下车,就来到动画制作办公室。

  由于刚刚搬进新办公大楼,空调还没来得及装。办公室显得闷热。

  “动漫做得怎么样?”习近平一边用毛巾抹汗,一边仔细观看动画制作,向动画设计师询问情况。

  “中国动漫只有行业没有产业”;“中国动漫市场很大,但90%被国外卡通抢走”……面对习书记的关切,吴建荣将困惑与尴尬一一托出。

  习近平听罢,语重心长道:“动画不是用钱来衡量的。它能够为青少年提供健康的精神食粮。”当得知传播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500集动画片《天眼》在播出后广受好评时,习近平感到由衷高兴。

  “习书记很早就意识到了动漫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吴建荣说,“他曾多次强调举办动漫节的重要性,并对动漫产业的发展提出具体建议。”

  2006年4月,第二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在杭州举行,习近平会见来宾,并对浙江动漫产业寄予厚望。此后,中国国际动漫节永久落户杭州,“动漫之都”美誉传遍全国,浙江成为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动漫产业中心。

  (下转5版)

  2005年4月8日,习近平在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新校区考察调研。  浙江日报记者 周咏南 摄


永康日报 要闻 00004 2017-10-12 永康日报2017-10-1200008;永康日报2017-10-1200009;永康日报2017-10-1200010;永康日报2017-10-1200011 2 2017年10月1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