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筑优雅之城市 绘大美之乡村
(上接1版)
“创卫”不停歇
改善人居环境
今年7月,我市正式被授予“国家卫生城市”荣誉称号,“创国卫”转入更加注重常态建设和长效管理的时代。十年创卫,我市始终将创卫作为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市民生活品质的工作。如今,越来越多的市民参与到美化城市环境中来,不穿环卫服,戴着红袖章,搞起卫生来胜似“城市美容师”。
“创卫”不易,“守卫”更难,“长卫”更是难上加难,全市各镇街区深知这个道理。在总结前期工作经验做法的基础上,我市建立了“城区道路路长负责制”,形成“宣传工作到位、问题整改到位、卫生保洁到位、责任分配到人”的“四到位”工作机制,彻底细分、压实创卫责任。目前,城区共划分了138条路段,88名领导干部担任路长,通过以“路长制”为抓手,以城市道路卫生整洁、设施完好、通行有序为主要目标,压紧压实创卫任务,弘扬延续创卫精神,将城市建设推向新的高潮。
自9月份起,城区道路的“路长们”走上“岗位”,用脚步丈量道路,用笔记录问题,用耐心劝说沟通。西城街道开展“路长制”巡查的首日,党工委书记、九铃中路和九铃西路路长施海鸥就与综合执法、市场监管、社区共建部门工作人员一起,一边走一边看,对一些违反规定的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和教育,还把问题及建议记录在案,以便后续管理。
不单单是路面卫生情况,户外广告不按规定摆放、商店占道经营、绿化设施不到位、车辆乱停放、路口闯红灯等不文明现象都是路长巡查的内容。除了当场提出整改意见外,还要及时将问题反馈给相关部门,推进综合整治,尽最大可能解民忧。
东城街道、江南街道也纷纷开展了路长巡查活动,将“路长制”工作落到实处。路长细心检查,发现责任路段存在的问题,现场办公,及时协调解决,确保环境卫生整洁、市容秩序和交通秩序良好、景观照明靓丽、园林绿化美观。
除了全面推进长效管理机制建设,牢固树立“一把手”负总责机制,全面实行“门前三包”、城区道路路长负责制,深入落实督查考评机制之外,我市还要全面提升市容环境综合治理,继续加大清扫保洁力度,继续加大乱停乱放治理力度,继续加大流动摊贩、出店经营、占道经营的治理;全面提升重点场所卫生监管,继续加强农贸市场的长效管理,继续加强“六小行业”的日常监管,继续加强餐饮行业的专项整治,继续加强城中村、城郊村的综合治理。
历经十年的解放街拆迁工作在今年7月份完成了重建区的全部拆除,解放街新貌指日可待;丽州南路延伸工程完工,丽州路精品街改造工程逐步推进,城区交通网络不断完善;“井型”公交线路改造呼之欲出,公交出行更加便民……交通网络格局渐渐呈现,为打造“优雅城市”助力。
推进城中村改造
打造宜居城市
作为提升城市品位、推进城市化进程中重要的一部分,城中村改造成为了我市城区三个街道的重点工作。通过“拆改整”,盘活土地资源,在建设美丽家园、优化人居环境的同时,推动集体经济的发展,让百姓过上更富裕、更幸福的生活。
为了做好城中村改造工作,今年全市上下都采取了多种措施。继市城改办进行实体化运作后,东城、西城、江南三个街道办事处和相关的城中村都相继成立了领导小组,作为改造工作的领导机构。《永康市城中村改造实施办法》正式出台,并制作了宣传小册子,分发至各街道办事处和相关的近70个村。今年,6个村被列入了改造计划,截至目前,塔海村、车头村现已拆除房屋建筑面积40000平方米,完成投资额8000万元,计划9月完成房屋拆除工作;东库村已拆除房屋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完成房屋测绘、确权和评估,部分房屋已腾空,下一步将进行改造协议的签订和房屋腾空工作;后姚畈村完成了产权证的收集,正在进行测绘和评估工作,下一步将开展规划方案设计与实施方案起草工作;端头村、长塘里村完成了自愿改造协议签订、房屋测绘和评估90%以上,下一步将进行确权工作;周塘村已经完成了全部自愿改造协议签订、房屋测绘评估、资料收集和部分房屋腾空,7月份启动房屋拆除工作,现已拆除集体用房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改造方案草案正在征求意见,下一步将进行改造面积、安置面积公示、房屋腾空和拆除等工作;沈宅村召开了村委村民代表会议进行动员,下一步将开展自愿改造协议签订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未列入今年城中村改造计划的村庄积极性很高,纷纷主动进行了政策学习宣传和村民发动工作,营造了强烈要求改造的氛围。
作为首个正式动工的城中村改造项目,西山新城成为了其他村进行城中村改造的学习对象。8月8日,西城街道西山新城1号楼、2号楼顺利封顶,这也标志着我市城中村改造工作又上了一个新台阶。“看看这样一幢一幢多漂亮,又干净又整洁。过段时间绿化带和游步道也要建起来,以后饭后咱们还有地方散步。大家都很满意,很开心。”西山头分社社员应妙宜难掩激动之情,频频点赞西山新城的改造。据介绍,西山新城3号、5号、6号楼也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预计今年10月中旬结顶,整个西山新城的建设力争在明年全部完工。
整治镇村环境
提升获得感和幸福感
围绕“全面奔小康,永康新腾飞”的目标,我市各村从队伍建设、硬件提升、制度完善等方面入手,全域建设美丽乡村,从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到农村垃圾分类,逐步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进一步提升村民获得感和幸福感。
今年以来,我市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新增平原绿化面积3883亩;农村实现垃圾分类“三化”处理全覆盖,涌现了“端头模式”、芝英经验等一批具有永康特色、符合永康实际的先进典型,垃圾分类工作在农村深入人心;强势推进“三改一拆”,新建街角小品2870个;成功消除劣Ⅴ类小微水体568个,实现全市重点河流支流全部消灭Ⅴ类水质。
从舟山镇端头村开始,今年全市各镇街区纷纷在农村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石柱镇上杨村“姐妹花”每天义务上门收垃圾,龙山镇依托妇联组织创新建立交叉巡查机制,芝英镇建立垃圾分类“每日检查、每周排名、每月通报”制度,城西新区小东陈村的“积分神器”与“制度秘籍”……以“端头模式”为样本,结合本村实际,各镇街区出奇招、出妙招,推动垃圾分类工作有序进行。
“从去年以来,东永一线立面改造项目一直顺利推进,目前已完成80%进度。”近日,古山镇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又有了新进展,用当地人的话说,就是“一天一个样,一月一大变”。
今年,古山镇共有50个项目同步展开,年度计划投资7.41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3.66亿元,乌江溪湿地公园等49个项目完成设计,经纬路“白改黑”等37个项目全面施工,方岩大道景观提升等8个项目工程完工。目前为止,大部分项目都是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或改造升级等民生工程,多渠道筹措资金投入城市基础建设和改造提升,着力完善交通、文化、教育、娱乐、医疗、卫生、体育等公共服务,同时对区域道路进行硬化、绿化、亮化、美化。既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更是让老百姓能享受到便利实惠。
随着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逐步推进,除了硬件设施的建设,文明提升行动也在进行。从具体部署“垃圾不落地、出行讲秩序、办酒不铺张、邻里讲和睦”四个方面工作,到围绕“改乡习,美乡颜;走乡路,正乡序;移乡风,易乡俗;修乡规,亮乡约;聚乡村,结乡缘;叙乡愁,抒乡情;评乡贤,说乡音;过乡节,育乡艺”八大行动深入开展环境卫生治理、城镇秩序治理和文明养成教育工作,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改变着乡镇的面貌,建设更美集镇。
在“大美乡村”的建设中,整洁是根本,我市以治水治气、拆违治乱、绿化彩化、干净整洁、立面改造、品质塑造等为重点,深化“四边三化”行动和“两路两侧”环境综合整治。
下一步,我市将立足生态优先,充分尊重自然,尊重人文主体地位,认真贯彻落实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要求,加强农村生态保护。立足特色鲜明,关注乡村的差异性、多样性,找到不同乡村的“性格”。立足优化治理,坚持“物的美丽”和“人的美丽”并重,推进农村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推动“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立足美丽经济,以更丰富的产业形态支撑强村富民,加大新型业态的培育力度,推动“三农”产业转型升级,努力形成景美人和、村强民富的良好局面。
西城街道小东陈村一景 。 记者 林群心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