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42年前,他们代表永康参加全省小学生排球决赛
42年后他们期望重组排球队
1975年,应老师(上图右一)24岁,队员们十一二岁,他带着他们参加了浙江省第一届小学生排球比赛,拿下了永康第一、金华第四的好成绩。2017年,应老师66岁,队员们50多岁,42年后师生再次相聚在一起,希望重组排球队,回母校芝英小学和小朋友们一起练排球。
□记者 陈凯璐
1
放弃暑假赚工分,带学生训练二个月
1975年,24岁的应有丁在芝英小学教书,带两个班的体育课。当年7月,应有丁接到通知,下半年浙江省将举办小学生排球赛。当时的校领导鲍关平和应有丁商量,培英小学要组队参加排球赛。
“校长和我说,芝英区的比赛9月举行,如果要参加的话就得趁暑假的两个月时间训练,带学生训练期间是没有补贴的。”应有丁回忆说,当时他的工资是25元一个月,他妈妈在一所小学的厨房帮忙,姐姐生病没有工作,他的收入成了全家人主要生活来源。应有丁原想暑假回村里干农活,赚工分贴补家用。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要带学生训练就意味着不能赚工分,应有丁有些纠结,思考了一晚上后,他选择带学生训练。
应有丁从学校各个班挑选了12名学生组成了排球队。两个月时间,大家吃住都在学校,每天天没亮,就从小学跑到1公里外的桑园下村,跑完一个来回后,大家接着在操场上练俯卧撑。“大家都没什么基础,两个月的训练以练排球的基本功为主。”应有丁说。出人意料地是,两个月后,大家不负众望,获得了芝英学区的第一名,而后又代表芝英参加全市小学生比赛,再次获得第一名。还获得了代表永康参加金华地区比赛的资格。
2
为了鼓励学生,坐火车到金华参加比赛
10月,应有丁一行十几人踏上了到金华参加复赛的旅程,为了给大家鼓气,应有丁给学生们争取到从义乌坐火车到金华的机会。“当时大多数人都没坐过火车,学生们更是火车都没见过,就想着带他们去坐火车,鼓励大家。”应有丁说。
在金华比赛时,应有丁所带的队伍是四年级的学生,“大部分学校都是派高年级的学生来比赛,有些对手个子上就比我们高一个头。”当年的排球队员应为民回忆说。“不止是个子,他们打球也很专业,还会扣球!”坐在边上的队友应明亮忍不住插了嘴,说起当年比赛的细节,大家滔滔不绝,美好的回忆涌上了心头。
金华的排球比赛共有12支代表队,要选取前六名参加浙江省的决赛。幸运的是,虽然个子比其他代表队的队员矮一截,但最后他们还是获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绩,取得到杭州参加省里决赛的资格。
3
希望重组排球队,再续师生情队友情
5年前,应有丁还未退休,仍在芝英小学任教。有一天下课后,应有丁走进了一家药店。“应老师,真的是你啊。”巧的是,排球队队员应华杰也在这家药店里买药,遇到几十年没见面的老师,他特别激动。正因为带队参加了排球比赛,应有丁当年和这十几位学生的关系特别亲近。两人聊起了学生时期的一些往事,便想把当时的同学都叫到一起聚一下。
42年过去了,当年的纯真小朋友都已经当上了爷爷外公。因为种种原因,直到今年年初,12名同学终于聚到了一起。“大家分散在各地,有人在南京,有人在温州,有人在上海,大家能聚在一起很不容易。”应有丁说。为了联系上每一位同学,他和应华杰凭着记忆到同学家里去找,或是通过他们的父母、兄弟姐妹联系。
聚会当天,见到了数十年没见过的老同学,大家互相拥抱,喜极而泣。席间,大家纷纷提出希望重组排球队,再续年少时的队友情。“我已经退休了,他们也都年过半百,和年轻人比是打不了比赛,但我们可以组成一个老年排球队,哪个村有活动或者什么比赛,也能去助助兴。如果有可能,我们希望回到母校芝英小学,给老师们当当助教,和小朋友们一起打排球。”应有丁说。
这么多年书教下来,我对这一批学生的印象很深,当年每天都在一起训练,就跟自己的孩子似的,希望我们能经常聚聚。
——老师 应有丁
当年我们都是小朋友,现在我们都是爷爷外公辈的人。感谢应老师带我们赤脚打到金华,打到省城,还第一次坐了火车。
——队员 应为民
谢谢应老师带我们参加比赛,取得值得终身回忆的成绩。希望应老师和各个小伙伴都身体健康。
——队员应明亮
这么多年过去了,和大家在一起一瞬间就让找想起当年的美好时光,这份友谊太珍贵了。
——队员应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