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巡察“利剑” 全面从严治党
——市委巡察组开展巡察侧记
□记者 王导
本报讯 8日上午,上班时间还没到,负责巡察江南街道的市委第二巡察组工作人员已经进入工作状态。
被小组成员称为“CT扫描仪”的周爽主要负责财经方面的巡察。在过去几天里,她的眼睛就像“扫描仪”一样,逐一“扫描”账本数字,反复确认,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一旦发现可疑问题,她会立马记录下来以免遗漏。几天下来,经她“扫描”的账本资料已堆放了整整一大箱。
周爽笑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嘛!更何况是从这么多纷繁复杂的资料中找出来的线索,可不能有一丝懈怠!”
市委开展巡察工作,是对被巡察对象的一次政治“体检”。主要巡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执行六大纪律、加强作风建设等方面的情况。“CT扫描”是市委第二巡察组对江南街道进行“体检”的三个“项目”之一。为了让“体检”更精准,市委第二巡察组把有限的人力资源进行分组,拆分成“脑科”“五脏器官”和“CT扫描”三个项目组,分别对江南街道党建、重点工作和工程财经相关工作进行重点巡察。市委第二巡察组成员坦言,每次体检扫描,对于巡察干部而言,都是一次挑战,不仅要拼眼力、体力和脑力,还要拼政治定力。
同是巡察工作,各组采用的方式方法却大有不同。市委第二巡察组用“西医”对江南街道进行“体检”,而市委第一巡察组则是采用“中医”疗法对城西新区“把脉问诊”。 (下转3版)
(上接1版)“进驻以来,我们通过望而后闻、闻而后问、问而后切、切而再望的思路和方法开展巡察,开局良好。接下来,我们将对发现的问题进一步梳理,展开深入巡察。”市委第一巡察组组长说,接到巡察任务后,他就感受到了此次巡察时间紧、任务重的压力。进驻城西新区后,他立即召集巡察组全体成员商讨制定了巡察工作方案,针对重点领域、重点岗位、重点人群进行专门“诊断”,确保精准发现问题。
精准发现问题是巡察工作的主要任务,也是衡量巡察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为了实现深度巡察,各巡察组紧扣“六大纪律”,千方百计擦亮巡察“利剑”,综合上级关切、群众关心、舆论关注的各方面情况,运用财务审计、查阅资料、个别访谈、问卷调查、实地勘察等方式,梳理薄弱点,找出侧重点,筛选切入点,紧盯被巡察单位存在的禁而不止、纠而复生的顽疾,抽丝剥茧,步步深入。
与此同时,其他3个巡察组也各自发招,尽显神通。
谈话是一门艺术,背后暗藏“门道”。为确保谈话取得实效,市委第三巡察组根据西溪镇实际情况对原本自上而下的谈话模式进行调整,创新建立了“倒金字塔型”谈话方案。“我们先谈普通干部后谈中层干部再谈班子成员,尽最大程度了解班子成员各方面信息。”据该巡察组透露,除了按要求前来谈话的干部,也有主动来反映问题的。
“今日事、今日清、今日毕。”这是进驻唐先镇的市委第四巡察组进驻巡察以来固有的工作模式。巡察组根据巡察内容自制日程清单,明确每日工作任务,细化每日工作流程,将巡察各时间阶段、流程节点、关键环节明确标注,量化到天、细化到时段、责任到具体人。“这样清单式列出来,每天工作都很有干劲。要是下班了还没做好,晚上加班也是必须的。”市委第四巡察组组员说。
为了扩大巡察宣传效果,获得更多的问题线索,进驻石柱镇前,市委第五巡察组就在该集镇范围各人流集散点张贴巡察公示单,还专门设置了举报箱、意见箱和信访室。第五巡察组组长说:“可能前期宣传得好,我们来巡察的消息在群众中走得快,进驻初期,我们组就收集了一批有效、真实的第一手资料,战果还不错。”从第五巡察组的办公室出来,已临近下班时间,可信访接待室外面还有群众在等候。
实地巡察开展以来,各被巡察单位积极配合,腾出专门的办公场地,主动提供巡察工作所需台账资料和联系人名单,并要求相关干部职工不推诿、不应付,无条件满足巡察组要求。
眼下,全市巡察工作进入纵深阶段,各巡察组将继续以问题为导向,有重点地开展实地巡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