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患者需求为导向保障临床安全用药
——记2016年度“仁医风范 感动永医”人物蒋佩晶
如果将医院比作救死扶伤的舞台,那么主角应该是那些拿着手术刀的临床医生和旁边的白衣天使。但当我们把目光投向幕后,我们会看到这样一个幕后英雄,他不被患者所熟悉,却时刻在为患者服务,以严谨的工作态度保障临床用药安全。他的岗位并不被人注目,但他依然执着而坚定地奉献自己的青春与汗水、梦想与激情。他就是市一医药剂科西药库组长、主管药师蒋佩晶。
□记者 李梦楚
缩短周转周期保证药品质量,服务临床完善药品目录
蒋佩晶2007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药学院药学专业。工作伊始,蒋佩晶选择先到制药企业工作,了解药品的生产、质检、供给、审批等流程。
“我应该到药品应用一线工作,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所学专业。”抱着这种想法,毕业后第二年,蒋佩晶考入市一医药剂科工作。
作为名校毕业生,他没有优越感和满足感,相反,他谦虚地向科室领导、同事请教,吃苦走在前,干活抢在前,以谦和的工作态度和求实的工作作风得到领导、同事的认可和赞许。
转眼蒋佩晶已工作了10年,如今他担任市一医药剂科西药库组长,是典型的“官不大、事不少”的职务。如何让西药库工作更有起色?如何保证药品的供应和质量?如何让自己的专业和实际工作更好地结合?这些都是摆在他面前的课题。
为了缩短药品周转周期,加速医院资金流转,他与科室领导、同事一起分析季节波动、患者群变化等因素,探索药品储备的合理数量,既满足临床用药需求,又不呆滞积压。“储存时间越短,药品质量越高。有些患者有‘囤药’的习惯,其实不可取。如今我们医院药品周转周期比从前缩短了近1/3,有效保证了药品质量。”看似轻松的一句话,背后却蕴含着许多汗水和付出。
工作中,蒋佩晶严格履行药品采购相关规定,根据我省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相关要求进行药品采购。每年,他要管理价值约2亿元的药品的进出。每次采购药品,他都与仓管员一起认真验收清点每一种药品的数量、批号、有效期等,认真核对账目,确保账目与药品实际数量相符,质量合格。他还适时与临床沟通,了解临床用药需求,为医院药品供应目录的完善及确标等提供参考,为等级医院检查、医院双体系认证、政府质量奖评选等提供依据。
在遇到急诊抢救或药品紧缺时,他努力与药品供应公司协调,或请求兄弟医院支持,破解燃眉之急。有一个周末,情况突然,一名患者急需某种药品,他四处打听,寻遍金华市所有医院后终于了解到金华一家医院有存药,他二话不说,立即推掉与家人的聚会,驱车到金华临时调拨药品,让患者及时用上药。
把好临床合理用药最后一关,承担社会责任服务患者
在很多人的理解中,药剂科就是“发药的”。经过一番采访才知道,药剂科还有更重要的一项职责,就是参与临床用药管理,通过推动合理用药,提升医院的整体医疗服务质量。
“用药安全是关乎民生的重要问题。调查发现,医疗失误中用药错误所占比率很高,发生在处方、调剂、使用等多个环节。”蒋佩晶说,药师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把用药错误的概率降到最低。
“当代药师的职责不同于过去缺医少药的年代。”蒋佩晶以“三素一汤”(抗生素、激素、维生素、输液)为例介绍,以往不管是感冒、咳嗽还是拉肚子,“三素一汤”就是“标配”。经过多年合理用药宣传,这种滥用药物的情况已然成为历史。去年5月开始,市一医在我市率先停用成人门诊抗菌药物输液。
蒋佩晶将药剂科形象地比作合理用药的一道防火墙。医生开出处方后,药师要负责审核所开处方是否存在问题。有时患者在多个科室看病,多个处方中可能存在用药冲突,这时候就得凭药师一双“火眼金睛”及时发现。一名药师一天平均要审核约四五百张处方,还要指导患者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身为一名药师,蒋佩晶不仅希望为临床把好用药关,更愿意与普通群众分享安全用药知识。
《电销网购药品,该擦亮眼睛》《吗丁啉会导致猝死?》《一堆胶囊中居然有两颗“异类”,保险子是什么东西?》……他根据工作中遇到的情况和患者普遍关心的话题,撰写了一篇篇稿件,他说这是药师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谈到这儿,蒋佩晶顿了顿,说:“如今药学专业快速发展,医院对药剂科的重视也到了历史的新高点,这给我们带来了压力,更带来了机遇,我会不断鞭策自己,精益求精,为患者提供一流的药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