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第一重点

文章导航

  “百名记者走进百个治水现场”行动之六

  代表记者同行 走进龙山西溪

  5月31日至6月1日,“百名记者走进百个治水现场”大型新闻行动走进龙山镇和西溪镇。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章锦水参加了此次活动。

  现场一 ▶ 洗菜洗衣分区 村民护水意识高

  “来,吃饭了……”5月31日早上,住在龙山镇桥下二村小官塘边上的朱克银,手里捧着一把鱼饲料,往小官塘里一抛,成群的观赏鱼就围了过来。给鱼喂食,是朱克银每天的“任务”。与此同时,离小官塘两米开外,大官塘的埠头上,几位村民正在洗草席。

  “这口小官塘是洗菜的,那口大官塘是洗衣服的。”住在塘边的村民朱香苏闻声走了出来。“我们小时候还没有自来水,都是直接从小官塘里抬水回家当生活用水的,现在这口小的拿来洗菜,大的拿来洗衣服,连隔壁桥下一村和桥下三村的村民都会过来洗。”说起这两口池塘,朱香苏颇为自豪。

  在小官塘洗菜,在大官塘洗衣服,已经成了桥下二村村民约定俗成的规则,偶尔有租住在该村的新永康人在小官塘洗衣服,住在附近的村民都会立即出来阻止。长此以往,新永康人也养成了小官塘洗菜、大官塘洗衣的习惯。

  “这两口池塘的水引自太平水库的渠道,从小官塘那里也铺设了管子让水流出去,这样一来,两口池塘的水就活了,加上村民的保护意识比较强,两口池塘的水质状况越来越好。”桥下二村党支部书记朱洪亮说。

  现场二 ▶ 治出“民国风”的特色水景

  5月31日,记者在龙山镇里麻车村看到,村内“祠堂前”塘正在改造施工。虽然现场只是搭了框架,但亭台水榭、小桥流水的秀美景致已经“浮出水面”。

  祠堂前塘是里麻车村重要的景观塘,处于该村打造具有民国时期海派风格的影视旅游基地的关键位置,是未来影视拍摄的重要取景点。但是,受雨污分流不彻底、环保意识不强等因素影响,以前水塘的水质一直不佳,整治工作刻不容缓。

  里麻车村的治水工作有两项重点:疏通水系和引入活水。后者是现在的工作难点。

  4月21日起,龙山镇组织市镇两级人大代表对龙山镇挂牌销号整治的10个小微水体进行现场督察,并落实一对一跟踪督察机制。

  市人大代表黄则东作为里麻车村剿劣工作的联系人,为了里麻车村“祠堂前”和“六百塘”两口池塘的引水工作前后6次来到村里。“引水工程是一项看不见的工程,因为人们看到的是清水,却看不见静流,但如果没有活水注入,要使池塘里的水长期保持清澈就难了。” 黄则东深知引水工程对保持池塘水质的重要性,尽管现在引水工作遇到种种困难,但溪中引水的方案已经确定,各个难点也正在逐步被克服。

  水不好再美的景也是白搭,同样的,即使水质提高了,没有美景搭配那池塘也只能是一口池塘。对于里麻车村来说,治水工作不仅要做好,更要治出风格。所以该村将充分结合影视特色,打造符合拍摄要求的景观塘,真正做到“一塘一策,一策一景”。里麻车村的“民国风”水景设计图已出,计划今年年底闪亮登场。

  现场三 ▶ 生态湿地公园为“提水质”保驾护航

  5月31日上午,代表记者一行来到龙山镇吕南宅湿地公园,实地了解湿地公园建设情况。

  2014年以前,四路溪是龙山镇名副其实的黑河、臭河、垃圾河。经过三年的治水攻坚战,四路溪综合环境显著改善,水质不断提升,现已消除劣Ⅴ类水。

  为进一步巩固治水成果,经龙山镇党委决定,在吕南宅片区拟建生态湿地复合公园,把四路溪的水引入生态湿地公园进行过滤、净化。这不仅可以进一步提升四路溪的水质,改善四路溪生态环境,还为附近村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健身场所。

  吕南宅湿地公园规划总面积为2.7万平方米,总投资538.4万元。依据四路溪湿地拟建区域的地理地形条件及复合生态湿地的净化效果,主要采用多级强化生物膜系统、营养盐集约式资源化系统、乔灌草截污净化系统和高效自净水生态系统工程等工程技术,以及引配水等辅助工程,利用工程中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将溪水中的营养盐和其他污染物转化为生物质资源。

  目前,吕南宅湿地公园工程已完成过半,预计下个月可完工。随行人大代表提出,要严把工程质量关,确保工程顺利完工。

  现场四 ▶ 修建河道景观带 打造居民休憩场所

  1日上午,代表记者来到西溪中段,这里是西溪村与桐塘村共有的水域。

  在现场,记者看到西溪两岸植被郁郁葱葱,有堤坝形成的小“瀑布”带来淙淙流水声,雨水过后的溪流清澈见底。但同时也能看到,水底沉积了许多淤泥,甚至还有少量垃圾,水体环境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西溪镇党委委员曹永正说:“西溪作为西溪镇三条主要河流中流程最短、流量最少、污染最严重的河流,始终是西溪镇剿劣工作的重点。”

  据了解,西溪的主要污染来自于流经村庄的生活污水直排。为此,该镇一直致力于集镇污水管网的建设,对生活污水截污纳管,不再粗犷排放。目前,所有工作都在有序开展,计划在今年年底,各个污水管网像毛细血管一样延伸进集镇的各村。

  曹永正介绍,届时镇政府会对河底进行整体的清淤,清除垃圾和淤泥,重建一条整洁干净的河道。同时,还要利用好河道两旁优越的自然环境,将治水工作与美丽乡村、生态绿道工作相结合。

  “重点在西溪村到下里村一段修建游步道,拆除违章建筑,美化两旁的老旧房屋,把该河段打造成一条优美宜人的生态景观带,成为周边居民休憩的理想场所。”曹永正说。

  现场五 ▶ 剿劣与美丽乡村建设齐头并进

  西溪镇桐塘村有两口塘,上大塘占地13亩,下大塘占地11亩。上大塘塘沿有老樟树、老建筑,只要用心规划就能成为不错的景致。但是前几年,生活污水、饭店污水、房前屋后沟渠没有纳入污水管网,任由污水肆无忌惮地排入,两口塘水也因此开始发臭。

  “小时候我们就常到上大塘游泳。自从塘被污染后,连衣服都没人拿来洗。”桐塘村党支部书记吕小泉说,“我们的目标是在8月底前通过治理,让上大塘成为可游泳的池塘。”

  如何实现可游泳池塘的目标?4月初,桐塘村村两委班子开始着手整治村内的两口塘。剿劣从源头做起,桐塘村对全村932户农户房前屋后的沟渠统一清理,每天安排由村干部、护村队、新永康人组成的志愿队巡查。堆积了几十年的垃圾清理出来,污水纳入污水管网,上大塘水质也显著改善了。

  1日,站在上大塘塘沿,清风拂过闻不到臭味,塘中央的喷泉具有活水作用,还兼顾造景的需要。在塘一侧,两名工作人员正在搭建浮桥,这是为了构筑生态浮岛,种上水上植物后,将进一步修复生态水环境。同行的人大代表建议,生态浮岛可以根据本村特色,设计成特色的图案。

  “塘附近有批具有历史文化渊源的老建筑。为了传承历史文化,我们计划依托西溪生态影视基地,让美丽乡村建设与剿灭劣Ⅴ类水齐头并进,利用上大塘周边的老屋、古树等现成资源,建设出一个独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吕小泉介绍。

  现场六 ▶ 引“活水”共护绿水长流

  淙淙的溪水,小溪边上有一口鹅卵石砌成的水池,水池有一座小巧玲珑的假山,水池边的墙壁上画着一幅山水画,写着“美丽家园,和谐西塘”几个字,伴着绵绵的细雨,更有一番江南的韵味。这里是西溪镇西塘村。

  你可能不知道,就在几年前,村民走过这里,都要掩鼻而过。“这里有个公共厕所的化粪池,上面放着的垃圾桶里总是堆了不少垃圾,蚊虫滋生,非常臭。”西塘村党支部书记陈红灯介绍。

  自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以来,西塘村最先想到的就是借着铺设污水管网的机会,把化粪池也纳入污水管网。解决了污水的问题后,西塘村又巧妙设计,将一个二手的假山回收利用放在水池内,再画上了山水画。这个过往人皆掩鼻快速通过的地方就变成了该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西塘村一共有4口池塘,近年来变化最为明显的就是塘外沿。

  83岁的村民黄彩裙就住在塘外沿边上,她所住的房子两个门楣上分别写着“青山”“绿水”,站在门口就能看到远处的青山和门前的绿水。但很多年前,门前的绿水一度变成又脏又臭的死水。2014年,西塘村在铺设污水管网的同时,从山里引水进池塘,使死水变活水。去年3月,该村三口池塘进行了清淤,并养入了景观鱼,曾经的绿水又回来了。

  “吃完饭就在门口坐坐,吹吹风,看看池塘里的这些鱼,心情别提有多开心了。”说起这话,黄彩裙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感。

  永康日报治水剿劣大型新闻行动第六组记者 胡鹏 丁新安 俞晓赟 孔香翠 朱彦侃 陈凯璐 吕晓婷 李智耿

  全民剿劣战

  记者在现场


永康日报 第一重点 00004 2017-06-03 永康日报2017-06-0300007;永康日报2017-06-0300010;永康日报2017-06-0300014;58368;永康日报2017-06-0300011;永康日报2017-06-0300017;永康日报2017-06-0300019;永康日报2017-06-0300015;永康日报2017-06-0300024;永康日报2017-06-0300026;永康日报2017-06-0300023;永康日报2017-06-0300013;58382;永康日报2017-06-0300012;永康日报2017-06-0300018;永康日报2017-06-0300020;永康日报2017-06-0300016;永康日报2017-06-0300022;永康日报2017-06-0300025;永康日报2017-06-0300021;58366;永康日报2017-06-0300027;永康日报2017-06-0300009;永康日报2017-06-0300008;永康日报2017-06-0300006 2 2017年06月0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