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让城市质量精神更具魅力和情怀
质监局创新发展助推我市全面迈向“质量时代”
三年磨一剑。去年9月,随着全国“质量月”活动的结束,我市“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亦宣告圆满收官。然而,这块含金量十足的国字号招牌,其意义远非在于对我市实施“质量强市”战略成果的莫大肯定,更重要的是,其代表着我市质量体系建设乃至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已然站在了一个全新的起点上。
“质量创强”,没有休止符。2017年,永康前进的脚步更快且稳。“永康·质量让生活更美好”,为了这份“更美好”,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始终坚持把质量强市工作放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据了解,在市质监局今年初排定的工作计划中,百分之百的条目都和“质量”二字息息相关,其中不乏“大手笔”的创新性项目。这些已收获成效或即将实施的项目,昭示着全体质监人将以“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为新起点,奋发有为、克难攻坚,扎实践行城市质量精神,为我市经济社会实现新腾飞注入更强劲的“质量动力”。
争创中国质量奖(城市)——
宣告永康质量向至高荣誉发起冲刺
坚持了3年“质量创强”的永康,其实早已在不知不觉中渗入了质量的血液、融入了质量的魂魄。为进一步扩大永康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进一步推动质量强市建设,助力永康经济发展新腾飞,我市今年启动开展申创中国质量奖、全国年度“质量魅力城市”及永康五金争创“魅力品牌”工作。
在三项创建中,中国质量奖是我国质量领域的最高荣誉,对于申报者的条件自然十分严苛,其中包括对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创新活力、城市建设、生态环境、居民生活、政府服务等多项内容都有着十分具体的指标要求。
“我们今年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申创第三届中国质量奖(城市)。”市质强办主任、市质监局局长杨可忠介绍, 国家质检总局已组织开展了三届中国质量奖评选表彰,本次设10个“中国质量奖”和90个“中国质量奖提名奖”名额,其中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首次纳入评选组织范围。由于我市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成效显著,得到国家质检总局领导的高度肯定,认为我市应积极参与中国质量奖(城市)申报评选,推动全市质量工作再上新台阶。
我市申报的底气在哪里?勿庸多言,或许有一句话便足以涵盖,那就是我市城市质量精神口号——“永康·质量让生活更美好”。
可不是么?!多年来,我市始终坚持质量强市战略不动摇,从1998年开展“质量兴市”工作、到2009年部署“质量强市”战略、再到2016年成为首个通过“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验收的县级市,追求“有质量”的发展已成为我市的战略主线。经过三年质量创强工作,我市质量管理成效明显,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全市已全面构建起“大质量”工作格局,产品质量更上新水平,核心竞争力加速提升;工程质量大幅提高,工程项目优质安全;服务质量不断增强,行业管理日趋规范;环境质量极大改善,居民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目前,市质监局等部门正积极着手开展“中国质量奖”申报的相关工作。我市将成立申创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具体实施工作方案。针对109个统计指标和综合材料,面向发改局、经信局、科技局、环保局、民政局、人社局等30余个主要部门进行调研,进行数据收集、案例整理。3月底已向质检总局上交了申报材料。接下去有材料评审、陈述答辩、现场审核、审议票决等程序。目前我市在质量提升、创新发展、品牌影响、经营绩效等方面加大措施,力争各领域多出经验,多树标杆,打造出有特色的示范点,为陈述答辩、现场审核环节打好基础。
杨可忠表示,我市将通过申创中国质量奖(城市)、全国年度“质量魅力城市”及永康五金争创“魅力品牌”等工作,进一步深化质量强市战略和巩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成果,检验城市质量的发展水平,总结提炼质量强市工作的模式和经验,持续改进质量发展理念,促进城市实现“有质量”的发展和提升。同时,这也将为全市广大企业以及市民树立良好榜样,真正形成政府、企业、个人联动的良好氛围,助力我市加快建成全国乃至世界先进制造业基地。
永康工匠遍布丽州大地
“浙江制造”品牌培育——
彰显永康制造的觉醒和突围
如果一款产品能贴上“浙江制造”标识,代表的不仅是高质量的浙江产品,更代表着生产企业的信誉、形象、文化和实力。正基于此,我市许许多多五金制造企业一直在为之努力着、实践着。
门博会前夕,王力集团三款防盗门完成了“浙江制造”的对标程序,这也寓示着该集团首批贴有“浙江制造”标识的门产品即将出炉。据悉,除了王力,我市步阳、群升等企业同样已完成“浙江制造”的对标工作。“‘浙江制造’品牌培育是一个全面提升产品层次的重要契机,我们将进一步提升产品的防盗安全性能,在产品的结构上实现突破,提高产品整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并对产品质量与服务做出承诺。”各企业负责人纷纷表示。
我市自2014年列入“浙江制造”首批试点县后,积极借助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后续提升、全国五金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的创建平台,努力推进“浙江制造”试点工作。
市质监部门积极组织企业参加高峰论坛、资本对接会、标准发布会等活动,同时开展试点企业培训。自2014年起,连续三年组织试点企业参加由省局组织的“浙江制造”训练营。在首期训练营中,步阳集团“精益生产管理”被评为“浙江制造”品牌培育优秀项目;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中心积极争取检测项目扩项和CNAS实验室资格认证,帮助企业推进打造“浙江制造”的进程;结合“四换三名”和技术创新等活动开展,在门业技术装备现场会、门业理事会、电动工具理事会等行业协会活动中,分别进行了“浙江制造”品牌宣讲。自试点以来,我市已先后在支柱产业启动“业业质量月”活动,组建“浙江制造标准起草工作小组”,牵头或参与制订浙江制造标准,指导企业开展对标达标活动等。
我市梯次选择门业、电动工具、杯业为首批培育行业,确定试点产品梯队及10多家试点企业。截至目前,全市共有5个“浙江制造”标准正式发布实施;5家企业通过“浙江制造”认证,取得了7张认证证书(两张为我省首批“浙江制造双认证证书”);新增1个“浙江制造”标准已列入目录,5个标准草案正在起草中。
杨可忠表示,接下来,我市将加强宣传和培训,进一步营造“浙江制造”品牌培育的良好氛围;挖掘一批好企业、好产品,在门业、电动工具、杯业等行业中进行滚动培育,在休闲车、家用电器等行业中开展重点培育;积极鼓励企业参与“浙江制造”标准国际互认,推动企业参与境内外集体展示推广活动;并继续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协调引导作用,探索在行业组织中建立“浙江制造标准起草工作小组”,持续指导企业开展对标达标等。
省“浙江制造”调研组走访三锋集团
国家质检中心建设——
昭示永康五金转型再添新动力
最近,在城西现代农业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出现一拨又一拨质监人忙碌的身影。不久之后,这里将正式矗立起一座“高大上”的国字号大楼,它的名字叫做——国家质检中心。
国家质检中心全称是国家五金工具及门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由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中心筹建。目前,该中心下设两个省级检测中心(浙江省防盗门质量检验中心、浙江省五金和电动工具质量检验中心),承担各级政府下达的各类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委托检验、仲裁检验等工作。该中心专心致力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2016年共接受企业委托检验1676批次,全年完成我市及周边县市企业委托检定、校准的仪器和器具共计18536台(件),连续多年实现零投诉。
国家质检中心占地41亩,建筑面积约40328平方米,总投资1.5亿元。建成后的质检中心将集“检验检测、科研创新、标准研究、公共服务”于一体,成立机电五金检测部、日用五金检测部等8个专业检测部,具备100多种五金产品全项目检验能力。
杨可忠介绍,截至目前,国家质检中心1号楼装修已完成工程量的90%;相关实验室家具和检测设备的招投标工作也已基本完成,并计划在今年8月投入试运行。他表示,国字号质检中心的建成投入,将极大地加快我市五金工具及门类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浙江并带动长三角地区五金工具及门类产业的发展。
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中心主任徐健康表示,接下来,国家质检中心建设将以全市目前正在开展的“三百”竞赛为抓手,努力破除障碍,加快建设进度。同时还要积极加强与浙大、哈工大等知名院校、技术机构、企业的项目合作和技术交流,推进“产、学、研、检、用”一体化,力促中心早建成早投用,为助推我市率先迈入质量时代、品牌时代、标准时代贡献质监人的力量。
国家质检总局领导前往质检中心调研
□首席记者 王晓鸣 通讯员 陈姿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