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从特色到品牌 从氛围到文化
桥下小学:让陈亮“活”在校内
“其服甚野,其貌亦古。倚天而号,提剑而舞……”10日下午,桥下小学操场上,两名小男孩在相互打闹着,一边挥舞着手臂,一边高声吟诵着陈亮的《自赞》。
这样的场景在桥下小学并不鲜见。自2014年以来,桥下小学深入挖掘陈亮文化、传承陈亮精神,从制度、课程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深层次改革,把陈亮相关诗词、故事融入到日常教学和管理当中。在这里,陈亮仿佛“活”了过来,处处都能感受到陈亮的气息。
“一个学校的文化不仅有外在的体现,还应有内在的积淀,我们不仅要打造陈亮特色学校,更要让陈亮文化成为桥下小学的品牌。”桥下小学校长王忠美说。
□记者 王靖宁 王导
陈亮元素遍布校园
师生日日接受熏陶
刚走进桥下小学,记者的目光就被教学楼墙上的陈亮文化墙所吸引。“陈亮51岁考中状元,平生力主抗金,竭忧于国事,为国家民族的复兴尽瘁忧梦。”六(一)班的吕宇斯正在向低年级的学弟学妹们讲述陈亮文化墙上的故事。从陈亮小时候听爷爷讲述抗金故事、挥笔写下“精忠效祖”,到30岁在普明寺开办学堂、广收门徒,再到与朱熹在方岩展开著名的“王霸义利”之辩,陈亮的人生历程和他的思想学说都以壁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不仅如此,学校教学楼的柱子上全部刻着陈亮诗词。“其服甚野,其貌亦古。倚天而号,提剑而舞。”“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君子之道,不以其已能者为足,而常以其未能者而为歉”……铿锵有力的语句、豪放派的诗风,既是陈亮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也表明了他经世治国的抱负。
“陈亮文化墙和陈亮文化柱的建造,可以让孩子们更多地了解、 走近、感受、挖掘陈亮思想,继承先贤遗风,砥砺前行。”王忠美向记者介绍,今年学校还将建设一个陈亮文化主题公园,为学校开展陈亮文化教育提供阵地和载体。
再往里走,教学楼后贯穿南北的陈亮文化廊上,一幅幅精美的浮雕将陈亮精神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众人面前。从校门口的陈亮文化宣传窗到进校门口后的陈亮文化园、陈亮文化馆、状元榜,再到教学楼后的小状元种植园……一圈探访下来,记者发现桥下小学从整体布局,再到校徽、指引牌、班牌,甚至是纸杯、备课本、花草牌,处处都散发出浓厚的陈亮气息,全校师生几乎每天都沉浸在陈亮文化的熏陶之中。
陈亮故事编入日常课程 特色活动培养义利新观
“老师,你看我做的饺子怎么样?”周三下午,桥下小学小状元厨师班里热闹非凡。“我们每个星期都会组织孩子们制作不同的美食,提高孩子们动手能力,通过实践操作学习烹饪技艺。”负责该课程教学的王老师表示,食品制作完成后,孩子们还会将食品卖给附近的村民们,“这样做也是为了从小培养孩子们正确的义利观,既要懂得赚钱,还要取之有道。”
据了解,每周三学校都会借助乡村少年宫平台,开设古词班、陈亮词朗诵班、古乐队等几十个兴趣班,不仅丰富学生课余生活,还能让他们体会到劳动的快乐,学会团结,学会合作。
“当时陈亮依旧坚持自己的思想,反对宋金合议……”跟随王忠美的脚步,记者来到了五(三)班的教室门外,教室里正举行班级“争当小陈亮”的课文演讲比赛,演讲内容正是校本教材——《陈亮小故事》。据了解,桥下小学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自编了一套符合低、 中、高年级学生的校本课程《陈亮小故事》,并将校本课程排入课程表。经过长时间的推敲、修改、审核,《陈亮小故事》将正式出版。
为了让陈亮文化之花开满校园,让陈亮精神代代相传,学校将陈亮文化渗透到每位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每日早会上,学校的青年教师都会轮流在大会上讲陈亮小故事;每周四该校红领巾广播站专门开辟“陈亮专栏”,由各中队推荐“优秀小陈亮”轮流主持……
近年来,桥下小学已经构建出一套具有鲜明特色的少先队活动道德教育模式,陈亮文化、陈亮精神已在每一位学子心中牢牢扎根。
陈亮精神融入考评制度 文化传承渗透日常言行
丽州大地有位状元郎,他的名字叫陈亮,年少立下报国志,儿时就是聪明郎……”近日,我市民间草根音乐达人钱林松和安徽作曲家钱诚联合创作抒情歌曲《陈亮颂》,被桥下小学师生广泛传唱。
“现在我们正在试唱,如果效果好,有可能成为我们学校的校歌。”王忠美说,“通过朗朗上口的歌曲,能让陈亮文化深入人心。身处状元故里,我们有责任汲取陈亮文化中的智慧和力量,弘扬其独具特色的精神,通过学校德育教育,从方方面面渗透陈亮精神,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和文化竞争力。”
桥下小学“品位高、实用强”的怡人性情的校园文化,展现出了一种积极健康、团结向上、进取创新、和谐高尚的校园风貌,丰富着校园文化。
除了相关课程,桥下小学的师生们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一点一滴中,也在不断传承中华文明礼仪、传承陈亮的爱国精神。学生写作用陈亮故事做例子的比比皆是,教师上课体现陈亮精神的诗词美句脱口而出,甚至有的在日常打闹争辩中不经意间就会演变成一场陈亮文化秀。
陈亮文化要深入开展,教师就是主力军。自2012年暑假开始,该校每位教师成了陈亮的忠实“粉丝”,翻阅有关陈亮的书籍杂志,完成约2万字的摘抄。不仅如此,学校还对教师的考核制度进行改革,对学生们的评价机制也从最初的 “三好学生、积极分子”模式过渡到现在“状元、榜眼、探花”三个层次。
随着该校陈亮文化的活动推广,更多的人关注到了陈亮、陈亮文化以及陈亮精神,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地开始了解陈亮、走近陈亮,陈亮的价值观也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
①桥下小学立德楼(教学楼)概貌。
②陈亮文化上柱上墙。
③具有陈亮元素特色的学生候车牌。
④陈亮文化墙上的《自赞》。
⑤桥下小学师生活动摆出队形纪念陈亮。
①
③
⑤
②
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