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幕后“白衣天使”故事因爱而不平凡
——记2016年度“仁医风范 感动永医”人物何斌
一提到护士,大多数人想到的会是那些穿梭在病区、忙碌在患者身边的护士们,但在市一医住院部一楼,有这么一位护士,她长期在幕后工作——供应室。这个看似平凡单调的科室,对于控制医院感染而言,如同心脏一样重要。在供应室工作,责任非同一般。寒来暑往,她以严谨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的工作态度,时刻准备着为临床一线提供及时到位、标准合格的无菌物品。她就是2016年度“仁医风范 感动永医”人物——市一医供应室护士长、主管护师何斌。
□记者 李梦楚
严把无菌物品质量关,她在幕后为临床科室和病人护航
市一医供应室设在住院部一楼,如果没有特别的业务需要,鲜有人涉足此地。很多人认为这里是个无足轻重的地方,其实不然。随着医院感染控制的加强,供应室担负着市一医“29个病区+2个手术室”所有重复使用器械物品的统一消毒管理工作。该科消毒好的物品投入临床后直接使用,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医疗护理质量和病人安危,容不得半点马虎。
供应室是临床的“大后方”,这也决定了该科工作必须先人一步。从早晨6时30分到晚上7时30分,供应室每天的工作都异常忙碌,回收、分类、清洗、消毒、检查包装、灭菌、发放……该科工作是精细活,细致到检查每一把器械的轴节是否清洗到位、每一把钳齿对位是否良好、消毒液浓度精确到千分之几、消毒时间精确到以秒计时。
冲洗器械时,未经处理的器具往往带有血液和污物,即使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戴着口罩和手套,稍不留意还是可能会被刺伤。这就要求何斌在操作中时时绷紧安全那根弦。何斌说:“我们虽然不在临床一线直接为病人服务,但我们的工作保障了临床一线的安全。我也曾因为消毒供应工作不被人了解而失落,但当我看到一件件脏旧的器械在我们手中焕然一新,看到临床各科室因为我们的工作而提高了效率,就觉得工作得到了最大肯定。”
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她精益求精规范科室操作流程
从2008年5月担任市一医供应室护士长至今,何斌也遇到过许多问题。医疗事业发展迅速,各种仪器更新很快,精密的仪器和设备意味着更严格的消毒管理和保养,这对供应室工作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
作为科室护士长,何斌严格要求自己,如市一医引进腔镜时,她仔细了解后自己编写PPT在科室内开展培训,从腔镜的特点、重要性、结构、光学镜头及清洗步骤、方法、拆卸、干燥等方面事无巨细地详细解读,提高科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
平时工程师到科室维修或保养仪器时,她也总是跟在旁边,认真了解机器原理及操作规范,之后遇到一些力所能及的小问题,她总能第一时间解决。
在院护理部的支持下,何斌还根据《消毒供应规范》及医院考核标准制定了《消毒供应中心工作制度及管理制度》《消毒无菌物品各类监测制度》等,规范科室操作细则和工作流程。
今年,新版《消毒供应规范》出台,她反复阅读后结合新规范制定《安全隐患自查报告暨新规范改进内容》,制定列表一项项督查改进。
4月14日,金华市科技局公布了2017年度金华市科学技术研究计划公益类项目,由何斌负责的课题《消毒供应物品有效期论证及包装材质规范化管理的临床价值研究》赫然在列。开心之余,她特别真诚地说:“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停下学习的脚步,这样才能与时俱进。”
通过品管圈提高工作质量,她带领科室屡次斩获大奖
在何斌的微信朋友圈,第一条是市一医在上月举办的第五届“省质协杯”QC成果发布会上获奖的消息,该院加速圈QC小组荣获全省优秀QC成果一等奖、发布奖两项大奖。
品管圈在市一医供应室早已“落地生根”。什么是品管圈?品管圈就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的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发组成团体(即QC小组),按照一定活动程序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目的在于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在何斌的带领下,市一医供应室品管圈已经进行了四期,成绩斐然:2015年浙江省品管大赛铜奖、2015年台湾两岸医疗交流赛佳作奖、2016年浙江省品管大赛优胜奖、2016年全国品管圈大赛三等奖。
“在2016年10月举办的全国品管圈大赛中,我担任品管圈圈长上台汇报。当得知荣获全国三等奖的好消息时,我为消毒供应中心也为自己感到骄傲。”何斌说,供应室通过品管圈改善了专科器械消毒供应中心处置时间长问题,改善了去污区工作人员个人防护执行差问题,解决了外来公司外来器械管理难问题,科室工作质量明显提高。
身为供应室护士长,何斌始终牢记消毒无菌物品质量关乎病人生命,必须严把质量关,做到消毒无菌物品质量100%。默默地奉献在医疗战线幕后,何斌说:“虽然这份工作忙碌辛苦,但我就是喜欢。”没有比这句话更动人的工作宣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