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五峰走笔

文章导航

  周岩方:剑胆诗心,粪土贪官万户侯的“行义侠”

  (上接第14版)

  如果将春鸿先生的个性和文风比作《三国演义》,国钧老师比作《红楼梦》,那么《水浒传》就非岩方先生莫属了。你听听《水浒传》电视剧的《好汉歌》“大河往东流哇……路见不平一声吼哇,该出手时就出手哇,风风火火闯九州哇……”再听听岩方在《犬吠》中的一段话:“我本性愚钝,故此处世态度也十分简单,当哭即哭,该笑就笑,该恨就恨,常战斗也常自卫。还喜欢该出手时就出手。我平生最讨厌的就是那些虚情假意,装腔作势的伪君子!我写文章出书,无非为出气耳,故向来提倡有话就讲,有屁就放,只求自己痛快,不顾他人感受!”何其相似乃尔!

  岩方兄说写文章是为了“出气”。出什么气?当然不是“私人斗气”,而是出“社会不公平”之气,出贪官搜刮百姓血汗之气,出“昏官不作为,乱作为”之气。这不仅可以从他在政协发言的慷慨陈词中感受到,单单凭他的书名也可感受到。《蝉唱》《蛙声》《犬吠》三书的书名不就是一部“出气”交响乐吗?先看《蝉唱》:古人称唐代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咏蝉》“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 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徒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其实三首都是 “出气”之作。显然,岩方兄也是借《蝉唱》来抒发胸中之“块垒”。

  再看看《蛙声》:辛弃疾有“听取蛙声一片”之名句,写的是乡村夏夜的风情。蛙,是农民喜爱的益虫。蛙声,比喻草根的呼声。岩方兄之《蛙声》就是为草根的疾苦鸣不平。

  至于《犬吠》,既是一种自信,更是一种反讽。“所有的狗都要叫!”“小狗不因大狗的存在而不叫”这是西方一位哲学家的名言,倡导的是一种平等自信的精神。但是在中国,“犬吠”是一个贬义词,是对令人讨厌的人及话的谩骂。永康人称“狗哈”。某些贪官、庸官,厌恶人民的监督,特别憎恨一些正直的知识分子对贪污腐败的揭露、批评,往往称之为“狗哈”。岩方兄就接过来,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你说我“狗哈”我就“狗哈”给你听,干脆将书命名为“犬吠”。

  其实,“犬吠”岂可小觑哉!谁最怕犬吠?盗贼!他们是多么希望“夜阑人静”啊!鸡不鸣,狗不叫,鸦鹊无声,月黑风高,正是他们放胆偷盗的好时机。一旦犬吠了,他们就提心吊胆,如果整条巷、整条街、甚至整个城市都是一片犬吠声,他们定然丧魂落魄,落荒而逃。四百多年前,永康城曾有九任贪官、昏官被永康老百姓的一片“犬吠”声轰走,就是一个明证(《明史·张淳传》)。“犬吠”是什么?就是舆情,就是“载舟覆舟”之水,就是民主监督!君不见眼下一个个揪出来的大老虎,当年之所以敢于明目张胆地“车儿载船儿装”攫取民脂民膏,不就是由于一度“犬吠”太少之故吗?

  岩方兄的《犬吠》《蛙声》《蝉唱》,其实就是唐代文学家是韩愈所说的“不平则鸣”。韩愈认为“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言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声者,其皆有弗者乎?”(《送盈东野序》)岩方兄正是继承了我国优秀文学传统,有感而发,不平则鸣,所以文章能打动人心,使善良、正直的人产生共鸣,使心怀鬼胎的人感到害怕。

  岩方兄的侠义心肠在奖掖文坛的新秀和保护家乡文化遗产中也表现十分突出,原《永康日报》编辑胡双瑰写道:“那年初春,天气十分寒冷……我和弟弟到离村数里路的田里,在刺骨的水田中双手捧着糊泥做秧田。突然远远有同村人叫我,说有人找我。只见约40来岁的来客把自行车靠在田后坎上向我走来。他自我介绍:‘我是文化馆周岩方’此后,义薄云天,侠义心肠的周老师开始默默帮助我这个素昧平生、家徒四壁的乡下小姑娘。他留心寻找适合我的工作机会,争取让我走出乡村,不致于埋没那点可怜的文学才华。”(《周老师到另一个空间仗义行侠了》)岩方兄还出巨资买下了桥头周“仁曦公祠”,修葺保护,数十年如一日,最后无私奉献给国家,现在这座二百余年的古祠已成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前几年与岩方兄一起游长沙,我为他在橘子洲拍了一张照片:背景是青年毛泽东长发飘逸风华正茂的巨大头像,前面是岩方兄挥手插腰、振臂高呼的全身像。“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这背景真是绝配!可惜等我要亲手交给他时,传来了噩耗……

  岩方兄追悼会那天,挽联满堂,花圈如林,悼念的人黑压压一片,场面十分感人。有人当场感叹:“这就是周岩方生前为人的见证!”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今朝看谁呢?30后,40后正在陆续作古;50后,60后,先后退休;“不是朝阳,却是骄阳”的70后,80后,以及“早晨8、9点钟太阳”的90后,00后们,你们是象先贤那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呢,还是“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呢?

  王安石在《祭欧阳文忠公文》中写道:“公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苟能如此足矣,而亦又何悲?如公器质之深厚,智识之高远,而辅以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杰俊伟,怪巧瑰琦。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烂如日星之光辉;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如快轻车骏马之奔驰。世之学者,无问乎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三位先贤,不正是这样吗?

  呜呼!三位老师,一文难尽!有欧阳修及胡则、陈亮等永康先贤与你们作伴,你们不会寂寞!


永康日报 五峰走笔 00015 2017-04-26 永康日报2017-04-2600010;永康日报2017-04-2600009;永康日报2017-04-2600011;55489 2 2017年04月2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