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市安监局:职业病重在前期预防
用人单位应落实防护措施 劳动者可依法维护健康权益
□记者 陈慧 通讯员 应猛龙
每年4月的最后一周是我国《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今年宣传周延续去年主题,仍为“健康中国,职业健康先行”。
作为健康中国的组成部分,职业健康已经引起了从地方到中央的高度重视。据统计,世界范围内职业病与事故死亡比约6:1,而且常年居高不下。面对严峻的职业病危害形势,用人单位该如何规避职业健康风险?劳动者又该如何应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近日,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科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结合我市实际进行解答。
市安监局开展培训入企巡查。
职业病分布范围较广 共涉及30多个行业
职业健康相对的概念就是职业病。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工作或者其他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线和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危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对于职业病,我国的法定内涵不断扩大,最初只有30多种法定职业病,现在已达10类132种。在国内各类职业病中,尘肺病占到80%。矽肺病是最常见的一种尘肺病,每年新增约1万例,集中于矿石开采、建筑加工等行业。我市由于产业类型不同,职业病类型又有所不同。
在我市,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生产性粉尘、有毒物品、噪声和震动、缺氧、焊接作业产生的金属烟雾等,数量较多且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行业有门业、不锈钢制品、铸造业、木质家居制造业等。市安监局提示,在职业病防治过程中,企业应主动承担防治义务,劳动者要明确自身权益合理运用法律维权,同时也要做好劳保用品佩戴等防御工作,规避职业病罹患风险。
法律明确职业病防治义务 违者最高罚50万元
用人单位作为劳动者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有义务加强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做好职业病防治过程中的危害因素日常检测、职业卫生告知牌张贴工作,同时用人单位还应依照《职业病防治法》等相关法规要求开展培训及按规定发放劳保用品、安排职业健康检查等具体项目。
通过日常检测,用人单位可以及时了解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确保在危害露出端倪之前,消除或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在醒目位置设公告栏公布职业病防治规章制度、操作流程、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落实职业病防护措施;在职业病防治过程中,用人单位应严格按照法律要求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主要负责人培训、有害无害分开放置、进行员工卫生培训、按规定安排职业禁忌人员、按规定上报职业病、按规定建立健康监护档案等,可以降低职业病罹患概率与风险。
去年,市安监局查处的职业病防治违法单位无论数量还是罚款金额都居金华八县市之首,违法企业按法律要求最高面临50万元的罚款。就在不久前,我市某门企在市安监局随机抽查时发现劳动者未参加职业健康体检等问题,收到责令整改通知后无动于衷,根据《职业病防治法》,被罚款5万元。
另外,企业有新、改、扩建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的项目,要按规定做好职业卫生“三同时”,职业病危害严重的项目要报市安监局,否则将会受到10至50万元的罚款,严重的将停产停业或关闭,具体流程可咨询安监局职业卫生监管科。
依法申报职业病危害因素 改善企业安全生产环境
职业病危害因素申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是我市目前正在开展的两项工作,具体由用人单位落实。职业病危害因素申报是实施分类管理的重要基础,是对职业病危害较重以上行业实施重点监管的重要依据。用人单位要充分认识申报工作的重要性,综合了解自身状况后登陆主页(http://211.100.47.109/zywsmain/index.asp)申报。
职业病危害因素要请专业机构检测。用人单位可以登陆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http://www.zjsafety.gov.cn/cn/),点击菜单栏“社会化服务”,在跳转后的页面中找到职业卫生机构选项,选择就近的检测机构上门检测,为后续的职业健康检查提供依据。
职业健康检查是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用人单位必须参与的检查项目。《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做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体检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同时还要承担体检费用。其目的是为了掌握劳动者健康状况,分清健康损害的法律责任。 这也是用人单位保护自己和员工自我保护的一种手段。
职业健康检查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体检行为,实施体检的单位必须是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定批准的医疗机构,其出具的体检结果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我市共有两家,分别为市疾控中心(电话0579-87323918,地址建设路71号)和市瑞金医院(电话0579-89200525/18869938387/533120,地址:东城街道金城路1099号)。
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正确使用劳保用品
劳保用品是员工职业健康的最后一道保障。劳保用品是个广义的概念,是对人身安全防护及身心健康有益的日常物品的统称。在建筑、施工等行业,当劳动者不得不接触粉尘、噪声、电气焊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时,就应该严格佩戴使用劳保用品。
接触粉尘作业的工作人员,在施工中应尽量降低粉尘的浓度,同时作业人员应该正确佩戴防尘口罩。施工中所使用的加工设备要设置除尘装置。长期在高密度粉尘环境作业的施工人员必须佩戴防护口罩;电气焊作业操作人员在施工中,应注意施工作业环境的通风或设置局部排烟设备。通过提高焊接技术,使焊接操作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人与焊接环境隔离,从根本上消除电焊作业对人体的伤害;进行噪声较大的施工作业时,施工人员要正确佩戴防护耳罩,并减少噪声作业的时间。如因进行强噪声作业导致头痛、耳鸣等症状,应立即停止作业并通知其他人员进行治疗,症状严重者应联系应急救援小组送至医疗机构治疗。
若不幸罹患职业病,该如何维权?市安监局提醒,职业病病人除了依法享有工伤保险外,还可以根据民事法律向用人单位提出赔偿要求,侵权赔偿范围以补足劳动者的实际损失为限,也就是采取补充赔偿的模式。劳动者在获得工伤保险后,就可以向用人单位提出这一主张。
◆相关链接
《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期间,我省推出职业病防治知识网络学习竞赛:关注浙江健康教育微信(微信号zjjkjy)和浙江安监微信(微信号zjaj666),或者直接扫描下方二维码,在微信主页右下方点击“职业病防治”进入活动页面,按提示进行学习和竞赛。竞赛满分者可参与活动抽奖。
浙江健康教育
浙江安监
◆劳保小贴士
纱布口罩并不防尘
市安监局在调研时发现,用人单位采购或者劳动者使用的,很多是纱布口罩,达不到防尘效果。国家经贸委2000年印发的《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中明确要求,“纱布口罩不得作防尘口罩使用”,因为一般的棉纱口罩只能挡住部分粉尘,其阻尘原理是机械式过滤,也就是当粉尘冲撞到纱布时,经过—层层的阻隔,将一些大颗粒粉尘阻隔在沙布中。但是,对一些微细粉尘,尤其是小于5微米的粉尘,就会从纱布的网眼中穿过去,进入呼吸系统,而5微米以下粉尘能直接入肺泡,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最大,多戴几层也不会增强防护效果。因此,棉纱口罩无法起到防尘作用,建议选择防尘效果更好的3M防尘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