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黄淑珍:将剪纸艺术带进小学课堂
几天前,我市雅湖小学来了一位特殊的老师——永康剪纸的传承人黄淑珍。课堂上,黄淑珍向学生们展示了生动有趣的《老鼠嫁女》、绘声绘色的《以茶会友》以及荣获全国二等奖的《永康松石迎奥运》等剪纸作品,还手把手传授了红五星的折叠方法。
黄淑珍今年68岁,是永康剪纸金华市级传承人,她的作品大多是原创,而且层次分明、主题丰富。黄淑珍说:“接下来的一整年,我会慢慢地向孩子们传授剪纸技巧,希望更多的孩子喜欢这门传统艺术,把这门老手艺传承下去。”
□记者 程高赢
1
小时候买不起纸,用枫叶代纸学习剪纸
黄淑珍从小和外婆生活在一起,外婆是象珠镇荷沅村有名的“才女”,剪纸、抽白糖、织带等传统手艺样样精通。那时家里有一个面朝东南方向的窗户,窗户上贴满了外婆亲手剪的剪纸作品,每天早晨太阳升起,窗户上的剪纸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特别漂亮。
“永康的民间风俗是女儿出嫁前要学会剪纸和绣花,新娘子的手艺越高,在夫家就越体面。”黄淑珍回忆,要想剪出一张优秀的剪纸作品,首先要有一张好的底稿,再将其放在油灯上熏,然后凭借熏样进行翻剪。为了得到一张好的底稿,姑娘们往往托亲告友,跑上几十里路寻找剪纸行家,求一张剪纸底稿,当时就有很多人找她的外婆讨要底稿。
受外婆的影响,黄淑珍从小就喜欢剪纸,7岁时开始学习。因为条件简陋,她学剪纸时没有足够的纸张,只能从剪枫叶开始。
“挑一些页面宽平的枫叶,一刀一刀的剪,枫叶不用花钱,剪得不好也不会心疼。”黄淑珍笑着说,如今她的剪纸作品涵盖了自然界的动植物(花鸟虫鱼)、日常生活风貌、婚嫁或寿诞喜庆场景等方面。专家评价她的剪纸作品生动、活泼,已非常成熟。
2
作品《尖山金牛》 源于象珠镇的一个传说
黄淑珍的家在象珠一村,她剪的纸花手工精美、寓意丰富,得到不少村民的喜爱。不少要办喜事的村民都会提早跟她约定,向她预定寓意吉祥的剪纸。
翻看黄淑珍的作品,不仅有常见的“囍”字,还有《京剧脸谱》《长征》和《学雷锋》主题的剪纸。
她向记者展示了一张名为《尖山金牛》的作品。“纸花上的‘金牛’两个字,源于象珠的一个传说。”象珠镇有座尖山,山顶有座庙,庙旁的井底有头金牛,来往的村民都要往那里扔石头,想把金牛赶出来,但金牛只对“千年烂稻草”和10个亲兄弟感兴趣(缺一不可)。
山脚的一户人家生了9个儿子,一个女儿。有一天,他们真的找来了“千年烂稻草”。于是,9个儿子加1个女婿一同拉着一根粗粗的稻草绳想把金牛牵出来。牵到一半的时候,最小的儿子情急之中说了声“加油啊,姐夫。”这一声叫喊,原本应该说“加油啊,哥哥”,却因为口误,导致粗绳变成了大蟒蛇,兄弟几个因为害怕一缩手,金牛退回井中,就再也不出来了。
3
将永康剪纸艺术带进雅湖小学,希望更多人喜欢
我市雅湖小学办有非遗特色班,几天前,黄淑珍受邀到该校给孩子们上课,向学生们介绍剪纸艺术。课堂上,她展示了自己的部分作品,其中有生动有趣的《老鼠嫁囡》、绘声绘色的《以茶会友》、生动有趣的《石榴》《鱼》,还有荣获全国二等奖的《永康松石迎奥运》等作品,让学生们赞叹不已。
在第一堂剪纸课上,黄淑珍一步步向学生们传授了红五星的折叠方法,学生们都很感兴趣,不少学生还有创新。
“这个学期准备教6个年级的12个班,每个年级的难度会逐渐增加,等教完他们剪纸的基本功后,我再传授纸花和立体造型的剪法,争取今年就让他们学会。”黄淑珍表示,孩子们都很聪明,而且对剪纸也很有兴趣。她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剪纸艺术,喜欢剪纸作品,让这门老手艺发扬光大。
黄淑珍是我们村里剪纸方面的权威,也是这门古老艺术的“活招牌”。
——村民 徐一敬
黄老师手艺高超,剪纸作品非常漂亮,希望她可以一直教我们剪纸。
——学生 吕丽芳
淑珍的剪纸刻模技艺高超,值得我们桐庐人学习。希望永康桐庐两地的剪纸艺术有更多的合作和交流。
——桐庐剪纸老艺人田金莲
《尖山金牛》
《九狮图》
《学习雷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