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年糕
舌尖上甜糯的回味
“
随着时代的发展,年糕从年俗食品慢慢地变成街头小吃。吃年糕成了随时随地的事情,很多人对年糕情有独钟,记得大人从米粉团中扯下一块,然后在光滑的木板上,用手反复压和揉,直至把米粉团揉捏成光滑、白嫩的年糕块……这是儿时最深刻的记忆。
以前做年糕的日子堪比过年
对象珠镇荷沅村的楼志刚来说,记忆中做年糕的日子堪比过年。
“做年糕就象征着过年。从冬至起到腊月中旬,这段时间的农村,家家户户轮流做年糕,我们眼巴巴地等着家里轮到这一天。”手工年糕的传统工艺至少有十道程序:选、浸、洗、磨、榨、刨、搠、蒸、舂、做。米是家中早已轧好的晚稻谷,多轧了一遍,白净得多,在水里浸泡几天,再去淘洗。那时楼志刚家中都是有磨坊的,孩子们扶着磨担推拉,母亲将手握着磨头,慢慢将磨盘上的米拨进磨孔内,石磨吱咕吱咕转动,粉浆就顺着磨槽流进粉袋里。
那时做年糕在村中祠堂,人多得像是做戏的日子。这时年糕粉已被蒸好,就要在石捣臼中舂成年糕团了。舂年糕的都是成年人,沉重的舂头上绑着一根大木头,是要好几人用脚力重重去蹬的,旁边还会有人给石捣臼蘸水、翻粉,两者之间的配合必须很默契。一起一落数十次后,年糕粉成了年糕团。
楼志刚说:“小时候最开心就是揉年糕团的时候,那时候没什么零食可以吃,年糕就是最好的零食”。大人们把滚烫的年糕团摘成若干份,不停地搓揉,这样年糕韧性更好。楼志刚指着刚出锅的年糕说道:“虽然手揉没有现在机器糕这么均匀,靠的都是手艺人的经验和手感,揉出来的大小、长度、重量,总是很均匀。”
趁着年糕还没出笼的功夫,楼志刚说:“糕要做得好,关键之一在于米粉,米粉的准备是有讲究的。要买当年新产的糯米配合一定比例的晚产粳米,洗净后在太阳下晾半小时,再阴置七八个小时,才能打粉。揉搓米粉也要见师傅的功夫,还要筛粉,让粉粒足够细致。”
传统食物的魅力就在“地道风味”,那么年糕的地道味又藏在哪里?老式的年糕是用手磨,用锤子打出来的,磨得越细,打得越彻底,越好吃。原先石磨磨年糕,一般要磨数百圈,才能把米磨细。按此折算成机器磨,也一定要严格达到标准。
年糕食用方法五花八门:煮、炒、炸、片炒、汤煮等均可,且咸甜皆宜。常见的吃法有青菜炒年糕、红糖蘸年糕、毛蟹炒年糕等,老百姓吃的最多、最为方便的便是青菜肉丝年糕(炒、汤均可)。青菜年糕色泽诱人,口感清爽,汤底鲜美,让人欲罢不能,那柔韧、劲道的口感承载着家的记忆与味道,让很多人难以释怀。
百般吃法心头好
扫一扫
加入美食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