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五峰走笔

文章导航

  永康人过北京年

  □王哲

  回忆我在北京的童年,春节带给我的记忆是五彩斑斓的,像一个个妙不可言的童话故事,亦真亦甜。

  春节里,每个家庭都有一个主要人物贯穿始终,他(她)要负责大扫除,和面,下锅炸东西,置办年货,分红包,给孩子扯布做新衣服,提前给家里的老老少少们理发,催促一家人去澡堂子里泡澡……当然,最重要的当属张罗大年三十晚那顿年夜饭。

  大年三十一早,奶奶会将蒸好的豆包、馒头,分别放置在两个簸箩里,孩子们看到就会抢着吃。装满红红豆馅的豆包儿,冒着香气,吃起来又糯又甜。

  中午,大人们会强迫我们睡午觉。他们一边兴高采烈地剁着饺子馅儿,一边喊“赶快睡觉,晚上好有精神看春节联欢晚会……”而我们不会真的睡觉,都在窃窃私语,聊聊各个学校班级的见闻,说说永远也不敢对大人讲的故事,心里头别提有多满足了。

  家中的年夜饭由我的奶奶、姑姑、婶婶操办。平时不常吃的“蒜苗炒鸡蛋”“红烧带鱼”“炸春卷儿”一应俱全。回首起来,这一个个拿手菜,浸入了多少大人们对我们的关爱啊。

  大年初一,我早早就被大人们从被窝里拽出来了,换上漂漂亮亮的新衣服,挨着个地给大人们拜年,收压岁钱。

  “婶婶吉祥”“姑姑富贵平安”“叔叔飞黄腾达”,谁最会说好听的拜年话儿,谁就是最懂事儿的孩子。他可以和大人一起逛庙会去:“冰糖葫芦”“灌肠儿”“豆汁儿”都尝一遍,“拉洋片”“数来宝”“踩高跷”全瞧一遭儿……

  大年初三,大人们都去拜年了,孩子们溜到颐和园的冰场上玩小冰车,滑冰。玩累了,就往冰面上一躺,那一刻,整个世界都是那么地安详、宁静。有时冷不丁还会蹿出几个老外,主动要求和我们这些中国娃娃们合影。

  你听,鞭炮声从“年三十儿”的震耳欲聋到后来的稀稀拉拉,这就预示着,春节算是过完了。新的一年,新的轮回又在发生着、继续着。


永康日报 五峰走笔 00015 2017-02-08 永康日报2017-02-0800015;永康日报2017-02-0800016;49951 2 2017年02月0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