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依托资源下沉优势 争创康复定点机构
妇保院儿童康复中心迎接金华市级残联定点机构评估
近日,市妇保院来了一拨特殊的“客人”。这波“客人”来自金华市残联及卫计委,他们详细了解了妇保院儿童康复业务开展的情况,从医务人员的数量到医疗设备的投入,从收治病人数到康复效果等进行全方位考查。据悉,他们正在对妇保院能否成为金华市级残联定点康复机构进行评估。通过对妇保院儿童康复中心资质、机构场所、技术力量、业务档案和工作成效等进行现场检查、沟通督导和全面评估之后,评估组的专家对妇保院儿童康复机构建设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金华市残联对市妇保院儿童康复中心进行评估
□记者 陈晓苏
省级优质资源频频出现在家门口
患儿家属李女士直言自己就是妇保院儿童康复中心的受益者。三年前,33岁的李女士早产生下双胞胎。小宝贝们在保温箱呆了20多天,经过呼吸关、黄疸关、营养关、感染关后顺利出院。但后来,李女士还是发现孩子智力、运动和体格生长各方面明显落后于同龄正常儿童。于是,四肢松软、肌张力低下的双胞胎就这样开始康复干预,整整半年,李女士夫妻俩天天坚持带孩子到妇保院做康复训练,直到孩子各方面指标达标。
经过几年探索,妇保院儿童康复中心已被不少患儿家属认可。该中心的软硬件建设水平已处于本地区领先地位,中心专门组建了一支25人的康复技术队伍,儿童康复住院病区及康复门诊面积达1000平方米以上,拥有住院床位50张,康复设备配置齐全。
更为重要的是妇保院作为浙江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永康分院,接受了省级优质资源的倾斜与下沉。省儿童医院康复科常年派驻一名康复医师在妇保院,并且,由省儿保康复、推拿、针灸、中医等相关专业组成的康复治疗团队不定期前来妇保院指导、坐诊及培训授课。
“省级优质资源频频出现在家门口,对我们基层百姓来说,确实是省去了很多麻烦。”李女士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三位一体模式给患儿以成长的阳光
“有疑难病例及时转省儿童医院会诊与治疗,经诊断或确定康复方案后,省儿保及时将需要康复的儿童转诊到本院康复科进行康复治疗,减少病人的来回奔波,大大方便了病人。”市妇保院副院长李红玮说,完善的双向转诊流程、优质的康复技术服务,离不开省儿童医院康复科李海峰主任带领的康复技术团队对妇保院儿童康复中心的全方位指导。他们从宏观架构到科室布局,从业务技术指导到工作流程的完善等各方面都事无巨细,无一遗漏;而且妇保院儿保科、康复科医生也分批定期到省儿童医院进修学习,及时掌握儿童康复新理念新知识,进一步提高康复技术水平。
得益于省儿童医院对永康分院的全力支援以及妇保院自身的努力,儿童康复中心从无到有,此刻正处于从有到优的转变。对于那些脑性瘫痪、智力障碍、智力低下、儿童孤独症、发育落后等功能障碍的患儿,尤其是那些需要高危儿早期筛查评估、脑瘫早期抢救性康复治疗的患儿来说,妇保院儿童康复中心的壮大,就是他们健康成长的阳光。
此外,妇保院的新生儿科还是全市的危重新生儿会诊抢救中心,以此为依托,在省儿童医院的指导下,妇保院构建保健、临床、康复三位一体的管理新模式,专门开设了新生儿科-儿童保健(康复科)联合门诊。同时,充分利用网格化的儿童保健服务网络,在各基层单位开展早期筛查与治疗,多措并举,确保在发现高危儿或者发育异常的儿童及时转诊到高危儿、康复门诊进行评估与治疗,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最大限度降低儿童残疾的发生。
越来越多的孩子或将有望得到康复训练补助
2013年,妇保院正式开展儿童康复门诊业务,填补了原先的空白,2015年1月被确定为永康市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定点服务机构。2015年9月,妇保院儿童康复门诊升级为儿童康复中心,同时推出住院康复服务,进一步提升了对智障儿童康复训练的能力,为残疾儿童接受更好的康复治疗和教育训练打造了优质服务平台。仅去年一年,妇保院儿童康复门诊近5000人次,639人接受康复治疗,服务范围也从本市辐射到武义、缙云、东阳、丽水等周边县市,越来越多的患儿家长慕名而来。
根据现有政策,本市户籍有康复需求并有适应指征的0-6周岁残疾儿童可享受每月最高2000元的残联康复训练补助;7-14周岁残疾儿童可享受每月最高500元的残联康复训练补助。在妇保院接受康复治疗的儿童中,按目前补助政策受“本市户籍”所限的情况看,仍有许多孩子未享受残疾儿童基本康复训练补助。“这个情况或将改善,儿童康复中心有望给更多流动儿童带去幸运。”李红玮解释,一旦妇保院通过金华市级的评估,意味着残疾儿童享受补助的户籍限制将被打破,更多有需求的残疾儿童有望在妇保院接受治疗后,能在其户籍所在地申领残联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