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小额支付以及金融支付功能等于一身
三年内市民有望用上市民卡
□记者 胡颖
本报讯 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各种各样的卡:公交卡、社保卡、水电卡、银行卡、小区门禁卡……这些卡的设计初衷是方便使用,可一事一卡、事事不同卡却又带来了不少麻烦。为解决上述问题,方便市民工作和生活,近日,我市出台了《永康市社会保障·市民卡工程建设实施意见》,力争三年内推出市民卡。
市民卡是一项便民、利民的工程,也是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高城市信息化水平,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效率的创新工程。作为信息化与工业化、城市化深度融合的产物,市民卡将是开启我市“智慧城市”建设的钥匙。
据了解,市民卡将集社会保障功能、公共服务功能、小额支付功能以及金融支付功能等于一身。具体来说,一张市民卡将涵盖社会保障相关业务,支持社会保险费缴纳和支付、公共就业服务、培训教育、医疗保险结算、社会化管理等功能,支持卫生健康诊疗“一卡通”,实现智慧医疗就诊凭证、诊间支付和健康档案信息管理等应用;支持公积金、民政、医疗卫生、图书馆、全民健身、校讯通等公共服务应用,支持水、电、气等公用事业缴费功能;在金华市取得非金融支付业务许可的情况下,实现公交、出租、公共自行车、公共停车、加油、商超购物、农贸市场、餐饮、景点门票、健身娱乐等广泛商业服务的小额支付,支持手机支付和网上账户管理等应用;同时,还支持存取款、消费、转账、圈存等个人金融服务。
需要注意的是,市民卡主卡实行实名制,一人一卡,适用对象仅限于本地户籍人口及在本地参加社会保障、新农合等人员。同时,市民卡发行后,各单位不再发行类似功能的卡,已发行的要逐步取消,原则上设置两年过渡期,过渡期后统一纳入市民卡发行管理和服务体系。市民卡社保功能启用后,原社保卡的社保功能停止使用。
市民卡系统的规划设计起点高,信息技术含量高,将建立一套完整的系统安全体系,确保系统数据交易、采集、传输和清算都得到最大的安全保障。项目涵盖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公共交通、金融机构、公共事业部门等多个部门,不仅需要多方联动、密切配合,更需要统筹全局、统一规划。
目前,我市已成立了社会保障·市民卡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拟定出了市民卡管理办法及相关管理工作意见等,并计划在明年制定出市民卡工程建设技术方案,完成项目报批手续,落实市民卡项目总集成及各类系统、设备招投标工作,完成市民卡平台开发建设,进行各部门的信息对接、共享、交换,建设市民卡服务网点,发放首期市民卡,实现社保、医疗、公共交通等领域的基本应用。2018年1月后,制定市民卡推广应用方案,逐步拓展多种领域的小额支付应用及其他政府公共服务应用,拓展市民卡平台的网络覆盖,推进相关信息平台的改造与升级,推广市民卡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