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第二届“感动永康卫计十大人物”风采展示
王晓敏 永康医院常务副院长
孜孜不倦当好心灵窗户的捍卫者
每周一和周四,在永康医院三楼眼科专家门诊室外,数十位病人早早就排起了长龙。他们都是慕名前来找王晓敏看病的。王晓敏是永康医院(原红十字会医院)眼科主任医师,常务副院长,金华市医学会眼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已有近30年的眼科从医经验。她是领导眼中的得力助手,病人心中的妙手仁医,也是同事学习的好榜样。
自1991年从医以来,王晓敏对病人和蔼可亲,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从不乱花一分病人的钱,更从未发生医疗事故,从来都拒绝收受家属的红包。“放下架子,一切为病人服务”,这是她恪守的职业道德。历年医德医风考核中,她均为优秀,在老百姓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一传十,十传百,所以在王晓敏的专家诊室里,总是挤满了前来就医的患者及家属,她也成了该院眼科最忙最累的专家,还是该院第一位开展预约门诊的专家。许多患者还特地从金华、丽水、衢州赶过来求诊,而她总会把当天的专家号全都看完才下班。
王晓敏坐诊时,往往一个上午就得接诊四五十个病人,而她不会为了早点下班就随便给人看病,缩短问诊时间。她加班到12点是常有的事。有时甚至到下午一二点,她才去吃午饭。有时实在饿得不行,她就叫助理帮忙带点快餐,直接在门诊室随便吃点,继续坐诊。
有一次,王晓敏病了,可当天刚好轮到她坐诊。为了不耽误病人看病,她就一边打着吊针,一边为病人检查和诊断眼病,让在场的病人都感动不已。
2008年冬季的一天凌晨3点多,眼科住院部值班医生打电话给王晓敏,说有一位住院术后病人眼睛不适。值班医生看过以后觉得没什么大问题。但病人不放心,还是希望王晓敏回院帮他检查一下。王晓敏接到电话就马上打车回医院,为病人做了细致的检查,了却了他的心愿。
王晓敏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还积极参加农工民主党永康基层委员会组织的“国际和平周”送医送药下乡和送文化下乡等活动;积极参加金华政协、永康政协组织的送医送药下乡以及各类视察活动。
王晓敏一心为病人着想,不辞辛苦奋战在眼科临床一线,收到的锦旗已不计其数。她总是说,即使平时给病人看病再忙再累,能给他们带去光明和健康,那也是值得的。她因工作认真负责、创新突出,先后被评为我市名医、农工党全国基层服务先进个人、市第一批优秀中青年卫生技术人才、市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金华市优秀青联委员、金华市优秀政协委员、市优秀政协委员,荣获市科技人员突出贡献奖,入选金华市321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员,新近又当选为农工民主党永康基层委员会主委。
【获奖感言】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科医生就是这扇窗户的捍卫者。为了扮演好这一身份,我唯有不断增进专业知识,提升业务水平,用“精益求精”四个字来要求自己。既然我们选择了医疗这个行业,就要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
朱月萍 方岩镇中心卫生院全科医生
良好的医患关系源于相互信任
初见朱月萍,是在今年9月的一个中午。下班时间到了,她依然微笑着为病人答疑解惑。
在基层工作20多年来,朱月萍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的内涵。她的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如今,她成了方岩镇中心卫生院的一块“金招牌”。
1991年,朱月萍从南京海军医学专科学校毕业后,就一直服务于方岩卫生院。“基层的和谐氛围以及良好的医患关系,让我乐在其中。”朱月萍说。
2011年夏天,方岩镇中心卫生院组织辖区群众体检。可是,一位姓程的大伯却怎么也不肯来。刚巧,朱月萍和同事们在现场体检时遇到了这位程大伯。朱月萍看他气色不好,就建议他一定要检查一下身体,还发动程大伯的家人一起劝,一连去了他家五次。最终,程大伯被她感动,答应去检查。结果,程大伯被确诊为肝癌,医生建议其赶紧到大医院治疗。
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程大伯的病情得到控制。此后,朱月萍也经常电话回访,询问病情并给予用药指导等。在朱月萍的记录本上,她记录着每位病人的病情以及联系方式。对于像程大伯这类病情较重或较特殊的病人,她每天上班后都会进行电话回访。
这些年来,来找朱月萍看病的病人越来越多,老病人带新病人的也不少。由于工作特殊,朱月萍就坚持24小时不关机。因脑中风瘫痪在床多年的病人朱某,朱月萍自接手治疗后,每个月都主动打电话了解朱某的病情,并利用出诊的机会上门为朱某进行导尿、量血压等医疗护理,并向他的家人普及医疗常识和日常护理上的指导。春节时一个深夜,朱月萍突然接到朱某家人的电话,询问能否帮助朱某导尿。朱月萍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及时上门为朱某导尿。朱某和家人非常感动。
多年工作中,加班对于朱月萍而言,就像上班一样平常。逢年过节,她总是让同事休息,自己先顶上。有一年也恰逢十一,她连续工作18天没有调休。同事们都看得心疼,也常劝她要劳逸结合。可是,面对一拨又一拨的病人,想想自己的使命,她总是不辞辛劳地默默奉献着。朱月萍的这种工作精神,也给年轻医生很大鼓舞。遇到工作上不清楚的问题,同事们都主动向她请教。大家都说:“朱医生不仅是医院的福星,也是百姓的救星。”
方岩镇派溪村共有住户800多户,常住人口6000多人。身为该村的责任医生,朱月萍对村民及新永康人可谓是有求必应。村民程丽芬、程官文、程月钗、朱明月、胡关齐、王德恩以及程兆贵等人都说:“月萍真的很细心也很耐心,对于每个病人的情况和用药,他都记在脑海里。不论休息还是上班,只要我们有需求,她都会上门看病。虽然她做的工作很平凡,但几十年如一日做好,就是伟大。真希望她一直不要退休……”
时间飞逝,眼看着朱月萍医生再过两年就要退休,派溪村新老永康人已开始担心她退休了,他们舍不得她,他们需要她啊!身为一名社区医生,能如此受群众爱戴,还真不多见吧?
【获奖感言】阳光总在风雨后。从医25年,方岩卫生院仿佛成了我的“家”。期间虽然经历过一些磨难,但现在都过去了。我有爱我的家人、关心我的同事和信任我的病人,这些都是最珍贵的,我有他们就足够了。
李杰平 市卫生监督所副所长
做守护市民身体健康的卫士
查处非法行医、抽检消毒餐具卫生状况、开展日常巡查……近日,记者跟随卫生监督所副所长李杰平体验生活,发现卫生监督工作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大事,但要把繁琐的事情做好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自1998年走上工作岗位以来,李杰平一直从事卫生监督工作。他热爱卫生监督事业,时刻以卫生监督员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严格自律,忠实履行了健康卫士职责。
不久前,石柱镇查处一起非法行医案。涉案人陈某在不具备独立开诊所资质且无营业执照的情况下,非法在家中开牙科诊所给人看病。李杰平得知消息后,立即带人前往现场处理。
据了解,陈某非法开诊所已有一段时间。秉承人性化处理的宗旨,有关部门已经告知其关闭诊所。但陈某依然不听劝告,为此,市卫生监督所联合市公安局等有关部门对其进行立案查处。
在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中,李杰平带头实行“5+2”“白+黑”工作模式,很多时候中午都没休息,吃个盒饭又立即开展工作,晚上加班更是家常便饭。实在太累了,就在车上休息一会。
近三年来,我市打击非法行医立案查处146起,罚款97.6万余元,6人因涉嫌非法行医罪被移送公安机关立案处理,全所查办卫生违法行动得到上级部门的肯定。
李杰平敢于突破陈旧模式,大胆创新。在1999年市卫生防疫站办证室工作时,李杰平利用自学计算机软件的技术,开发出一套办理卫生许可证与健康证的软件,并推广到多地进行使用,解决了卫生发证多年来一直靠手工写、工作量大、效率低、难以规范的弊病,提高了办证的效率。2008年,成功地将“五常法”管理引进到金竹降村农家乐中,率先在全省进行了“十小”行业小餐饮家庭式农家乐的试点工作,并在省内获得好评,同时,也为革命老区村民脱贫致富摸索出了一条新路。
针对我市中小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水平滞后的现状,李杰平积极探索职业卫生监管新模式,按照“建档管理、实时监控,教育先行、处罚递加”的原则,形成了执法与管理相结合、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监管体系。同时加强部门联动合作,建立综合治理格局,进一步提高执法水平,为该所监管工作始终走在全市前列提供了重要保障。
同时,根据我市无证牙科较多而且存在很深的历史渊源的实际情况,李杰平积极沟通协调,努力向上级部门献计献策,采取了“堵疏结合、错时执法、部门联动、营造氛围”的方式,通过三年的努力工作,一举扭转不利的局面,受到上级部门的表扬。
工作以来,李杰平先后在全国各类学术刊物中发表文章十余篇。连续多年获所里先进工作者,2003年参加第三届浙江省卫生系统青年医学技能竞赛预备赛获第三名,同年获市卫生系统抗“非典”先进个人,市优秀团员。2006年作为浙江省骨干成员,参与开发浙江省卫生监督系统信息化软件第一期获得成功,并在全省投入使用。2009年被评为浙江省卫生厅职业卫生先进个人。2010年被评为市食品安全工作先进工作者,2011年、2012年连续被评为优秀公务员。2012年被评为浙江省爱国卫生运动60周年先进个人。2013年被推选为浙江省放射卫生首席卫生监督员、金华市卫生监督法制专家库成员。2014年被评为市卫生应急工作先进个人。
【获奖感言】我只是基层一线一名卫生监督员,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做了应该做的工作而已,获此殊荣只有激励自己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更加努力地工作,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为保障市民的健康安全作出应有贡献。
胡建平 市妇保院口腔科主任
志在当好医生 做口腔守护神
自2003年调入市妇保院口腔科后,胡建平本着“志在做一名好医生,做世人的口腔守护神,让笑口常开更显自信”的工作宗旨,带领口腔科团队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技能。如今,该院的口腔科在我市各大医院也小有名气,该科主任胡建平也成了大家公认的“耐心且细心,会为病人着想”的好医生。
每周一至周五,市妇保院行政保健楼二楼口腔科诊室外总是人头攒动。一位前来看病的沈女士告诉记者,胡医生医技很好,对病人耐心、细心,还会站在病人角度去思考如何节省费用等问题。站在一旁的胡女士也说,来找胡医生看病的人太多,如果不提前预约还不一定轮得到。
“牙痛不是病,疼起来要了命”,这句俗话道出了牙病的厉害,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口腔科医生工作的重要性。胡建平自从事口腔科工作的那天起,就精心钻研技术,满腔热情地为患者服务。
作为科室的主导力量,胡建平义无反顾挑起了口腔科建设、发展的重担,任劳任怨,不计个人得失。口腔疾病检查时间长、程序多,往往一个病人一看就是几十分钟甚至一两个小时,医生累得腰酸背痛不说,有时还要遭受病人因长时间等待而引发的责难。然而,无论病人地位高低,胡建平总是一视同仁。
“一名医生,为病人服务的基础就是业务技术。”胡建平说,看到众多的口腔病人痛苦的面容和期盼的目光,内心就觉得不好受,会不由自主地对自己说,“不要满足于当前,要不断进步。”
要干,就干到最好。对于业务知识,他如饥似渴;对于新的技术,他执着追求。他先后到省人民医院、浙一医院和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等地进修学习。进修期间,挤时间多学点知识技术是他唯一的愿望,所以,他节假日主动要求值班,就是下班后的点滴时间也要用来翻资料、啃书本、问老师。
不懈的学习使得知识面不断拓宽,理论研究不断深入,胡建平在各级各类专业杂志上发表系列论文的同时,也让妇保院口腔科软硬件设施水平不断提升,业务范围开展越来越广,年接诊量超万人。
由于长期劳累,胡建平患上了严重的颈椎病,经常头昏、耳鸣、四肢麻木,医生建议他好好治疗。然而,他哪里闲得住,住院两天后等症状一缓解他立刻要求出院了,他说:“还有很多病患等着我,而且只有忙碌的时候才不会感到颈椎疼痛,我就不能闲下来。”
同事朱佩云说:“有胡主任在,我们就感觉心里很踏实。有时候遇到种植牙问题或者病人要求诸多时,胡主任都挺身而出,为病人答疑解惑,也让我们学到了知识。胡主任经验丰富,病人都很欣赏他,对于他的回答也表示很满意,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获奖感言】作为医生,就应该“想为病人所想,急为病人所急” ,治病救人是不可推卸的神圣天职。作为牙科医生,我最喜欢看到的,就是治好牙病的人开怀大笑时,露出一口健康的牙。
程梅花 舟山镇铜山村卫生室负责人
30年如一日的坚守
相对于市区,身处大山的农民面临更为严重的医疗资源匮乏的问题。“公共卫生服务”因此成了村民们了解自己身体状况的主要方式。身为乡村医生,程梅花30年来一直服务基层,为村民看病、检查身体,还进村入户访村民送服务,深受山区群众好评。
自1984年2月起,程梅花听从母亲的安排,来到当时的新楼乡卫生院木坦分点。当时在外木坦分点主持医疗卫生工作的是她的姐夫王国勤医生,她就作为学徒边学边实际操作,从此走上行医之道。
程梅花经过4年的学徒及自学后,考取了第一本赤脚医生证。她的姐夫1989年服从组织安排,回新楼卫生院担任院长,程梅花继续留在外木坦分点,独自挑起了治病救人的工作。
1992年,程梅花在又一次参加乡村医生培训考试后,响应上级卫生部门“一村一室” 医改的实施,从新楼乡外木坦分点迁移到户口所在地上丁村。此后,她不断参加各类培训学习,取得了浙江省乡村医生执业证书、全科医生合格证书以及全国乡村医生执业证书等。
2012年4月,上级卫生部门再次进行医改,程梅花义无反顾地去了边远的山区,成了舟山镇铜山村卫生室负责人。虽然工作环境简陋,但她依然热忱地对待每位病人,甚至翻山越岭耐心而又细心地为他们送去医疗卫生服务。
从医30年来,她坚持依法执业,规范诊疗,合理收费。她总是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从不分节假日和昼夜,随叫随到。
“梅花人好,医术也好。她到我们村之后,离我们村7.5公里的上丁村村民也开车来看病呢。”记者来到舟山镇铜山村卫生室时,听到村民赞声一片。
刚吃完饭,程梅花就在卫生室里忙开了,输液、开药方、取药……“现在还不是最忙的时候,上午8时至10时最忙,村里的老人会来量血压。”程梅花说,前两天,一个上午就来了四五位80多岁的老人,多为身体乏力、食欲不振以及高血压引起的头晕等。卫生室只她一人,看病的人一多就忙不过来。她的手机计步器显示,每天在卫生室即使足不出户,她也要走上6000多步。每周一趟翻山越岭进村入户随访,那简直是用脚步丈量着山道了。
“自从程梅花入驻铜山村卫生室,我们这些山里老人看病问诊方便多了。”在卫生室里打针的大秧田自然村村民程显所说。大秧田就在铜山岭头附近,来铜山卫生室要走很长一段盘山路。
程梅花的好,村民看在眼里,温暖在心间。有位80多岁的阿公来卫生室挂吊针时,看到输液架坏了,就自己做了几个输液架,从高山上步行1个多小时背到卫生室送给程梅花。程梅花感动之余也叮嘱阿公要注意身体。
几十年来,程梅花救治过到田间治虫导致全身农药中毒的村民,还救治过被蜂叮咬致昏大小便失禁的村民,也抢救过因煤气中毒已手脚冰凉的妇女,她的好全在铜山一带村民的心中。非典及禽流感、手足口病爆发期,她忘我做好基层防疫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后,她积极宣传发动,甚至为困难户交医疗保费……她的医德医技得到了铜山一带及上下山村群众的广泛认可。她也曾有进城开诊所当医生的机会,可是,程梅花一直受姐夫的影响,当医生绝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为了救助病人。“钱是赚不完的。”当年姐夫的话一直回响在她耳畔。她知道山村群众需要她,所以她坚定地选择了留在乡村,一干就是30年,甚至更久。
【获奖感言】我是一名乡村医生,我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农村基层卫生事业,也获得了群众的呵护和肯定,卫生行政部门更是给了我太多的肯定与奖励,这让我感到充实、幸福。不管未来的路多么艰辛和曲折,为了山区的父老乡亲,我会一如既往地坚持走下去。
编后
今年,市卫计局启动第二届“感动永康卫计十大人物”评选活动。活动通过初选、初审、投票评议等阶段,最终产生“感动永康卫计”十大人物。
“感动永康卫计十大人物”评选表彰活动是我市卫计系统加强文明建设、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的重要载体,也是宣传我市“十二五”期间卫计工作者立足岗位、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良好形象的重要举措。
本次评选活动注重面向一线工作岗位,深入挖掘,关注凡人善举。评选出的十大人物,有的在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中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得到群众普遍赞誉;有的在推动我市卫计生事业改革和发展中做出杰出贡献,在创新发展方面成绩显著,获得重大荣誉;有的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中,临危不惧、勇挑重担,表现突出;有的扎根基层,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凡业绩;还有的业务熟练,群众满意,人口计生工作有特色、成绩突出。
除了获评的人员外,还有许许多多像他们这样在医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人。是他们在为市民健康保驾护航,是他们的不懈追求,促进了我市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提升!
□本版 文∕图 记者 章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