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部署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金政强调——
一年出效果 两年树形象
打响打好综合整治攻坚战
□记者 陈晓苏
本报讯 22日,我市召开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会议。市委书记金政强调,干净、整洁、有序是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还有区块改造、风貌提升、产业发展等更高要求;要自我加压,通过两年左右时间的整治,实现“一年出效果、两年树形象”的目标,力争早日建成高幸福指数的美丽小镇。市委副书记、代市长朱志杰主持会议,市委副书记范晓东就整治工作作具体部署。市领导俞福才、朱志昂,各机关部门、各镇街区负责人和各镇集镇范围行政村村两委负责人参加会议。
小城镇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农村,在城乡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然而,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小城镇也承接了城市低端产业的转移,导致集“集镇病”“农村病”“城市病”于一身。在美丽乡村建设成效初显、城市建管水平不断提升的今天,其问题和薄弱环节尤显突出。
自省、金华市部署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以来,我市成立了专项领导小组,抽调工作人员集中办公,出台了《永康市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实施方案》,要求以镇政府驻地建成区为主要整治对象,兼顾驻地行政村区域范围和仍具备集镇功能的原镇政府驻地,除三街道两个开发区按“创国卫”范围落实以外,我市11个镇63个行政村纳入此次整治范畴。其中古山镇、芝英镇、舟山镇着力打造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标杆镇。
会议指出,整治要以人为本、尊重民意,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循序渐进,长短结合、标本兼治,内外同修、齐头并进为原则,重点做好加强规划设计引领、整治环境卫生、整治城镇秩序、整治乡容镇貌等任务,力争用两年左右时间,使全市所有小城镇环境质量全面改善,服务功能持续加强,管理水平显著提高,乡容镇貌大为改观,乡风民风更加文明,实现绿化、美化、文化提升和产城融合。
会议明确,整治行动从即日起至2018年年底,分四个阶段推进,共有21项具体任务。其中加强规划设计引领包括编制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加强整体风貌规划管控,强化整治项目设计引导,完善规划设计实施制度;整治环境卫生包括加强地面保洁,保持水体清洁,争创卫生乡镇;整治城镇秩序重点整治道乱占、车乱开、摊乱摆、房乱建、线乱拉;整治乡容镇貌包括加强沿街立面整治,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治理“低小散”块状行业,完善配套设施,提升园林绿化,提高管理水平,改造镇中村,保护传统村落和打造文化长廊。
“今后五年,我们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是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金政指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既是上级党委政府的战略要求,也是践行为民执政理念的新载体;既是补齐城镇建设、生态治理短板的主战场,也是产城联动的先战场;既是夯实社会治理的大平台,也是展示干部担当的大舞台,全市上下必须坚定信心,克难攻坚,切实增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金政要求,立说立行,强势推进,迅速掀起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热潮。要坚持规划引领,注重彰显个性;坚持迅猛出击,注重精准发力;坚持质量为上,注重把握节奏;坚持标本兼治,注重表里同步;坚持治管并举,注重软硬同步。厘清责任,上下联动;创新供给,要素拉动;多方结合,统筹推进,坚决打赢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攻坚战。
金政强调,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要做到标准要高、文化为魂、产业为基,彰显特色,打造有记忆的街区、有故事的小镇;要坚持原则,项目化推进,系统整治,精准整治,依法整治,长效整治;也要确保干成事、干好事、不出事,杜绝整治回潮再整治再回潮的怪圈,推动治理向制度化、精细化、属地化、信息化和智慧化方向发展;在整治环境的同时更注重产业发展,以产业层次提升带动小城镇品位提升,促进产业发展,形成优势明显、特色突出的一镇一产业、一镇一特色的发展新模式;要确保始终保持整洁、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打出一场漂亮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