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阿婆与她两名辅警“儿子”的故事
近日,一则“永康两名特警队员获省第五届‘浙江孝贤’”的消息刷屏了朋友圈,来自我市巡特警大队的两名“90后”协辅警杨江和杨羽翔光荣入选“浙江孝贤”。此次入选“浙江孝贤”的10名代表,年纪大多在40岁以上,是什么样的故事能让年轻的他们入选?11日,记者联系到了这两位90后特警队员,来听一听他们的故事。
巡逻中意外结识了孤寡老人
在巡特警大队防控二中队,记者见到了杨江和杨羽翔。杨江来自贵州,杨羽翔今年21岁,永康人。得知记者的来意后,两个腼腆的小伙子直摆手说:“我们本来就是想帮帮李阿婆,没想过会获奖。而且这也不算什么,比起其他孝贤人物,我们该做的还有很多。”
原来,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2014年9月初的一个傍晚,杨江和杨羽翔在南龙广场一带巡逻时,无意中走进一个院子,原本打算休息一下。却不料,黑暗中看到院子里有一个阿婆在烧饭。杨羽翔便好奇地问了一句:“阿婆,怎么这么黑你也不开灯啊?”
阿婆说:“我这里是没有电的。”
杨羽翔这才注意到,阿婆烧饭的工具其实就是一个黄泥堆起来的土坑。
仔细观察后,两人发现,阿婆居住的地方其实是个废弃的房子,没水没电,院内杂草丛生。聊天中,两人得知了阿婆姓李,是城西新区李一村人,今年已经60多岁了,无儿无女,丈夫也早已过世。几年前,她还能做保姆赚钱养活自己,但后来摔断了腿,也就断了经济来源。
离开后,杨江和杨羽翔的心中不是滋味,两个人就去买了些米、油、蔬菜这些粮食送给阿婆。
“当时阿婆很开心,一直拉着我们的手感谢我们。”杨江说。也许是太久没人来,李阿婆显得很激动,一直和他们两个人聊天。
阿婆的米是不是吃光了,酱油还有吗?那之后,杨江和杨羽翔常常会惦记起阿婆,每个星期总会抽点时间过去看看,去的时候都会带上一些蔬菜、肉等,差不多够阿婆吃一个星期的食物,并给阿婆砍些柴,再陪阿婆聊聊天,说说最近永康的见闻。每周这样的探望,他们一做就是两年。为李婆婆做的这些事情,杨江和杨羽翔都没和别人说,要不是去年有一次同事发现了他们的“秘密”,他们还将继续“隐瞒”下去。
两年如一日坚持关心和陪伴
记者跟随杨江和杨羽翔,来到了李阿婆的家。去之前,杨江和杨羽翔同往常一样去了超市,给阿婆买了油、米、蔬菜和纸巾、毛毯等生活用品。“天气冷下来了,怕阿婆晚上睡觉会冷,所以再给她买两条毯子。”杨羽翔说。
“阿江,你们来啦,怎么又带了这么多东西。”还没走进院子,远远就听见李阿婆喊着杨江的名字,热情地迎了上来。
“阿婆你腿怎么了,前段时间不是好点了吗,怎么又要拄拐杖了?”
“前几天不小心摔了一跤,更加不好走了。阿江好久不见你了,你去哪了?”
“前段时间G20安保,工作比较忙。上个月又有点事请了一个月假,真的好久没来看你啦。”
“没事没事,你们来了我就很开心了。”阿婆拉着杨江和杨羽翔的手,道着家长里短。
杨羽翔告诉记者,巡特警队员上班三班倒,一周休息一天,所以他俩之前就将看望李婆婆的时间定为每周一次。每到时间,他们就会约好去一趟超市,为阿婆买一些粮食和生活必需品。“买得最多的是米、面、油、调料和蔬菜,我们估算了李婆婆的饭量,在她吃得差不多的时候再给她补上。”杨羽翔说,“但是今年开始我俩的岗位有了变动。杨江被调到了抓捕队,我被调到了永康与武义交界处的三合一防暴卡点执勤,工作比之前忙了不少,而且两个人的休息时间不一样,所以今年我俩有时候是两周才来看阿婆一次。”
当记者问起每次给阿婆带去的东西要花多少钱时,杨江挠挠头说:“记不清了,少的时候一两百,多的时候两三百吧。”两个人的工资并不高,杨江已经成家,家里的开支全靠他一人。杨羽翔的家境也不是很好,每月的工资他都会分成三份,一份打回家,一份留给李阿婆,另一份才是自己的生活费,而留给李阿婆的那一份常常超过自己的生活费。
李阿婆虽然讲话有些不清楚,但提到这两个小伙子,满脸都是掩盖不住的笑意:“周围的人都说,这是我修来的福气,他们真的跟我儿子一样,见不到的时候会难过,也会担心他们会不会出什么事情。他们每次来和我讲讲话,我能见到他们两个,我就觉得很开心了。”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在李阿婆看来,这两名特警队员早已成为了她的家人。2015年春节,杨江还特意来到阿婆家,陪李阿婆一起过年。
“90后”小伙有副热心肠
当记者问杨江和杨羽翔为什么能坚持两年多的时间,去帮助一个素不相识、毫无血缘关系的老人时,他俩都说:“也没有什么为什么,我们就是觉得李阿婆挺可怜的,我们能帮就帮一点吧。”
在交谈中,记者发现他俩乐于助人并不是偶然。他们一直以来都十分热心于公益事业。杨江今年26周岁,老家在贵州偏远山区,家境贫寒。到永康之前,他曾在西藏当兵,每个月都有一千来块钱的补贴。但是杨江总会只给自己留下一半,留出一半寄给那些并不相识的贫困儿童,甚至最后离开西藏时只剩下了一张机票钱。两年的时间里,他共资助了七八个学生。
杨羽翔是浙江90后爱心团中的成员。因为喜欢帮助别人加入了爱心团。从2013年7月加入到如今,就算工作再忙,但只要一有时间,他就一定会去参加爱心团的活动,去福利院看望老人、儿童,给灾区或者有需要的人捐款,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别人。
常常有人问他俩:“你们工作任务重,还要顾及家里的生活开销,为何要去资助他人?”杨江回答说:“我有工作,有家庭,已经比很多人都幸福了。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我觉得是和他们的一种缘分,也会让我感到很荣幸。”
□记者 陈凯璐 施夏琦
你们俩穿着这身警服,深刻懂得这是一种责任,你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同事 张良良
你们懂得以孝为先,我为你们点赞。愿你们能不忘初心,再接再厉。
——朋友 楼宏亮
你们是我们的骄傲,你们的行为影响着很多人。我永远支持你们。
——杨羽翔父亲 杨春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