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金华市控重点排污口完成整治24个市重点排污口整治也已全面完成
□记者 王伟建
本报讯 近日,记者从市“五水共治”办了解到,我市大力实施“一口一策”整治、实施源头治理、严格环境执法等工作举措,全面完成了10个金华市控重点排污口整治工作。
“五水共治”,治污先行。排污口整治是我市治水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打赢治水攻坚战的关键所在。今年来,我市围绕排污口整治周密谋划,精心部署,精准发力,明确目标,落实责任,交出了一份出色的“成绩单”。
“排污口成因复杂,存在雨污混流、未截污纳管等不同的原因。整治前,我们充分掌握了排污口的位置、排污量、污染来源等情况,便于对症下药、科学整治。”市“五水共治”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整治排污口为我市水环境持续改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消灭排污口,首先要摸清“家底”。年初,我市对照相关要求,明确把10个金华市控重点排污口整治工作列为全年“五水共治”工作重点之一,同时多次组织相关部门和各镇街区有关人员到现场查看金华市控重点排污口,分段检测水质,分析治污成因。设立“一口三哨”的“哨长制”,实行排污和河道网格化监督。每个重点排污口各配置一名指导哨、监督哨、护水哨,加强业务技术指导和过程监管。
在整治前期阶段,我市还召开专题工作会议,确定“一口一策”整治方案,根据每个排污口实际情况,明确由相关市级河长分别牵头,以截污纳管和雨污分流改造为工作中心,落实相关单位具体责任,倒排时间表和任务表,并逐个安装金华市控排污口公示牌,将责任单位、整治措施及期限等内容逐一公示,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整治任务。同时,我市分河流建立“一河一档”,对整改排污(水)口实行挂号整改,销号管理,整改一个销号一个,加强对相关部门和镇街区工作的督促、检查和指导力度,强化督查督办,将入河排污(水)口标识工作纳入今年“五水共治”重点考核内容,确保整治工作取得成效。
在摸清“家底”后,我市将排污口作为倒查问题、推进工作的突破口,做到点面结合,标本兼治。一方面,我市扎实推进截污纳管工作,实施城市污水处理厂三期、芝英污水处理厂二期和象珠污水处理厂等3个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计划年内将全部投入试运行,新增污水处理能力5.5万吨。同步推进污水配套管网建设,完成新建城镇管网110.8公里,完成雨水管网建设34公里,提标改造和雨污分流各28公里,均超额完成年度计划任务。
另一方面,我市大力实施源头治理,消除污染源。通过开展企业清洁生产审核、“低小散”淘汰关停、整治提升、新增工业涉水技术改造项目等工作解决工业污水问题。启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回头看”、 养殖污染专项整治月等专项行动,基本建立市、镇、村三级畜禽养殖污染线下网格化监管体系,解决养殖污水“乱流”的病灶。开展“六小”服务行业专项整治,对全市“六小”行业实施集中整治,强力推进排水排气整改工作。
在排污口整治中,我市严格执法,对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在整治工作开展完成阶段,我市要求各整治单位保持抢晴战雨的紧迫感,并注重施工安全,提高工程质量标准,保证“快”和“质”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实行每半月通报、每月督查以及综合验收,确保排污口彻底完成整改,做到不反弹。
据了解,我市在全面完成10个金华市控重点排污口整治任务的同时,还自我加压完成了24个永康市重点排污口整治,全面完成入河排污(水)口排查登记,目前已开展挂牌公示和集中治理。排污口整治是我市“五水共治”工作的缩影。截至目前,“五水共治”重点任务及项目进展顺利,27个实施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1.9亿元,占年度计划目标的135.7%,排名金华市第一,其中治污水、防洪水、保供水项目投资完成率均位居金华各县(市、区)第一;全市5个地表水断面全部达到Ⅲ类。永康江桐琴出境断面累计评价水质为Ⅲ类。乡镇河流49个交接断面中,Ⅲ类以上水质的达到44个,占比从年初的64.6%上升到89.8%。
市“五水共治”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将坚决按照“决不把脏乱差、污泥浊水和违章建筑带入全面小康”和“走在前列、共建金华”的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持续推进全域治污、全民参与、科学治理,全力打好治水攻坚战、巩固战、持久战,全面打造“清水永康江、清新丽州城”,实现“五水共治”观念深入人心,显著改善水环境质量,助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档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