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池灏:回家乡表演相声收获很大
15岁考入中国北方曲艺学校、目前在天津市曲艺团的永康小伙池灏,几天前圆了一个心愿:回永康表演相声。
22晚,在步阳文化节举办之际,他和天津曲艺团的搭档刘祎昂一同登台表演相声《喜笑盈门》,为在场的上千名父老乡亲带去了欢乐。
修改相声台本,加入永康元素
相声节目《喜笑盈门》又称《欢歌笑语》,多在喜庆节日表演。此前该节目在北方表演次数较多,是比较成熟的一个节目。为了让老家的观众适应北方的语言节目,池灏提前半个月对台本进行了改进,加入了部分永康元素,还第一次尝试用永康话讲相声。
“比如相声里有个答非所问环节,搭档提问,我作答。搭档问的是关于节日、天气、观众相关的问题,我则回答与永康有关的人文地理知识,其中免不了要讲几句永康话活跃下气氛。” 池灏表示,即便如此,15分钟的表演,台本仍有两千多字,需要两人一字一句背下来。
“相声表演时是两个人,为了不出错,对方的台词也要背下来。”池灏介绍,两千字的台本不算多,相声表演通常是20至30分钟,台本有3000到5000字。他和搭档刘祎昂在此前的两个星期一直在对口。22日之前的几天,住在明珠大酒店的两人经常一大早起来对词,晚上十点还在修改台本。
“很多相声台词听起来熟悉,观众会没新鲜感。所以,我平时演出多采用原创或改编的作品,希望家乡人民能喜欢。”在上台前的那一刻,已经“身经百战”的池灏也有一丝紧张,额头直冒汗。这是他第一次回永康演出,他想把最好的作品、最完美的演出呈现出来。
永康观众听不过瘾,希望他再回来表演
两件大褂,一绿一灰;两种身材,一高一矮,一旁一瘦。池灏和搭档一登场,诙谐的搭配立刻引来了雷鸣般的掌声。表演当晚,永康观众的热情高涨,远超池灏想象。
在相声表演到最后的拍手歌环节时,池灏原先的设想是等自己唱完几句台词,然后再邀台下观众一起拍手唱。可还没等他唱完,台下上千名观众已经拍起了整齐划一的节拍跟着他唱。
“听的时候很安静,开心的时候全场一起笑。”池灏对永康观众表现出的热情既惊讶又开心。15分钟的相声表演,池灏与搭档台风稳健,语言幽默,也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不过,池灏大方地承认,实际表演中有几处桥段跟台本有出入,他和搭档都临场圆了回来。“对相声感兴趣的朋友,可仔细观看当晚录制的视频,欢迎你们指出我的不足。”池灏谦虚地表示。
36岁的步阳职工胡立行是土生土长的永康人,他是现场听相声听得最“入迷”的一位。“我看他非常年轻,而相声对语言功底和舞台掌控力要求很高。一开始我很担心他在‘咬文嚼字’方面出差错,所以一个字一个字听得很仔细。直到表演结束,他都没让我们失望。” 胡立行表示,15分钟他听得不够过瘾,如果池灏以后再回永康表演,他肯定会去当观众。
想创作与永康有关的相声作品
表演完的第二天,池灏便赶回了天津。不过,家乡观众的热情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家乡的文艺氛围很好,观众互动的热情也很高,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机会回来表演。”池灏透露,下次他回来表演,将展示自己的原创作品,而且还要和家乡有关。
“永康遍地都是宝,有名扬中外的五金,有风味独特的小吃,有独具特色的永康话。这些都是创作相声的好元素。”池灏觉得,说学逗唱的相声艺术可以是永康文化的载体,他愿在传播永康文化上出一份力。
不过,池灏透露,相声的创作可不仅仅局限于写台本,还要经过几十次甚至上百次的搭档间的磨合,然后通过演出不断改进。他希望借着创作的机会,能更全面地认识永康,认识家乡。
“这样的作品,第一次演出肯定会放在永康。”池灏信心满满地表示。
池灏认真、用心,我们合作很愉快。祝他能创作更多观众喜爱的作品。
——搭档 刘祎昂
第一次现场听相声,池灏带给我很多惊喜。听完表演,心情都变好了。他是永康人的骄傲。
——观众 胡立行
你得到家乡人民的认可,我们感到自豪。早日创作出与永康有关的相声,我们都等着听。
——池灏父母池天雄 黄绍玲
刘祎昂
池灏
扫一扫二维码看池灏的相声表演开心一下吧▽
□记者 程高赢 杨成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