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共调解各类纠纷1600多起,成功率达95%以上
“亲青老娘舅”获省级大赛银奖
□记者 王伟建
本报讯 14日,记者从团市委了解到,我市“永康亲青老娘舅——青少年纠纷调解110”志愿服务项目从全省参加复赛的120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浙江省青年社会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
据了解,我市平安志愿者服务中心的“永康亲青老娘舅——青少年纠纷调解110”志愿服务项目启动于2012年,调解室设在经济开发区派出所,致力于为青少年(包括本地和外来务工人员)解决各类纠纷,预防青少年犯罪。项目启动4年来,共调解各类纠纷1600多起,成功率达95%以上,使青少年犯罪率年均下降2%左右,创新了社会力量参与调解矛盾纠纷的渠道。
其实,一些青少年心态浮躁,社会融入感不高,法律意识淡薄,遇到问题不冷静,容易以暴力方式去解决等问题,容易引发违法犯罪行为,给社会治安稳定带来压力。因此,我市推出的青少年纠纷调解志愿服务,为青少年提供矛盾调解、心理疏导、爱心帮扶等服务,就是为了把社会矛盾化解在初始阶段,促进社会平安、和谐。
“永康亲青老娘舅——青少年纠纷调解110”志愿服务项目是我市在志愿服务方面推出一大创新举措。项目服务具有便利性和可持续性的特点,实行即申请即调解,开通24小时调解热线,提供预约调解及上门调解服务,调解后进行跟踪和帮扶,提供就业基地。目前,该项目已帮扶198人,帮助456人就业,使重复犯罪率大幅下降。项目的服务手段具有多样性,服务人员具有独特性,调解员由法律工作者、退休干部、人大代表、心理咨询师、务工省份志愿者等组成。此外,志愿服务还具有公正性,调委会是第三方中立公益调解机构,调解结果具有司法效力。
“志愿调解室是公益性的,并不收取费用,调解员也都是志愿者。与此同时,调解室的调解员们都是专业人士,有的擅长工商方面的调解,有的擅长家庭琐事处理,不少调解员都是公检法等部门的退休人员。一些在职的律师、公检法工作人员也会定期到这里实习,积累经验,处理矛盾纠纷。”团市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运行以来,我市培育了一支比较成熟的志愿者调解队伍,在队伍的构成、制度的完善、方法的使用等方面均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体系。
在实践中,该项目扮演着多种角色。充当社会资源黏合剂的角色,整合政府机关部门、志愿服务团队以及社会各界的资源,为调解服务对象提供后续心理疏导、助学助困等服务,帮扶青少年健康成长每年开展大型心理讲座20场次以上,受惠青少年1万人次,发放助学款30多万。整合社会各界资源,如在企业建立就业见习基地,为调解对象中的青少年提供400多个见习岗位,成立了社会观护团,为涉罪青少年提供合适的成年人服务。充当部门联动助推器的角色,在调解实践中,一方面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乡规民约开展自主调解;另一方面,对疑难杂症则采取联动措施,由政法委牵头,公安、司法、流管局、调委会共同参与,建立联席会议机制,每季度召开协调会。
“这样,在志愿服务过程中,既能发挥调解室积极作用,又能确保在法制的框架下运作。”团市委相关负责人说。
目前,全市有注册志愿者6万多人,在“五水共治”“两美”永康、平安永康建设等党政中心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