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长效机制防反弹
三论全域推进“清三河”治理工作
本报评论员
“五水共治”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一年半载之计。如果说,“五水共治”是一场持久战,须久久为功、持续发力;那么,“清三河”就是一场“攻坚战”,有明确的时间节点和硬性要求,在打好硬仗的同时,还要建立长效机制,防止污染反弹。
落实“河长制”是“清三河”长效机制的“牛鼻子”。要在建立完善河长体系的基础上,督促各级河长切实担负起“治、管、保”的职责,执行好巡河、治河、护河的各项制度,同时建立完善河长履职管理制度,明确河长的“权、责、利”。抓好监督考核的刚性执行,实行最严格的环保制度、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机制,以最严厉的措施控源头、防反弹、强推进。
完善“清三河”管理机制。要正视污染反弹问题,强化“清三河”动态管理。治理过程中,既要重进度,更要重质量;既要重验收,更要重监管;既要重考核,更要重问责。治理结束后,要建立“清三河”动态复查机制和社会监督机制,严格执行《河道保洁实施方案》《河道保洁考核办法》《镇(街道、区)交接断面水质考核奖惩办法(试行)》等,落实常态保洁机制、检查机制、检测机制等,确保完成整治的垃圾河、黑臭河不反弹。
强化督考约谈和暗访机制。加大明察暗访频次和力度,及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加大督办力度,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发放河长督办单、护水作战交办单,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时限,及时通报整改进度;加大督考力度,对工作推进缓慢、问题整改不力以及不作为、慢作为的单位负责人进行约谈,情节严重的还要追责问责。
此外,还要加大依法打击力度,针对偷排偷放和超标排放的违法违规企业,坚持重拳出击露头就打,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手软绝不姑息。加大舆论监督力度,会同媒体单位对群众反映最强烈和最期盼解决的问题,采取直奔现场、直接检查、直接曝光的方式进行督查。
“清三河”是一场硬仗,需要凝心聚力、上下同欲。只有全市上下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才能打赢“清三河”攻坚战,才能确保“五水共治”一贯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