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蓝”今年刷爆朋友圈
“水气同治”打造市民生活好品质
上半年杨溪水库出现I类水质记录,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3.5%
□首席记者 王晓鸣 记者 王导
本报讯 “今天又是一个‘永康蓝’。”前几天,陈志豪在朋友圈里晒了张蓝天白云的照片,引来众多朋友的点赞。事实上,在今年春节从澳大利亚返家开始,陈志豪已晒出100多张类似的照片。“真不敢相信,永康的环境质量现在变得这么好了!”陈志豪自豪地说。
今年以来,微信朋友圈里“永康蓝”经常被刷爆。许多市民说,今年永康的天空特别蓝、溪水特别清,随便拿手机一拍,无须修饰,就是一幅幅美感极强的画面。
AQI优良率达83.5%
“大水缸”屡现I类水
市环保局环境监测站公布的一组数据,让市民对“永康蓝”更有信心和底气。
今年上半年,我市空气质量AQI指数优良天数152天,比去年同期增加18天,优良率达到83.5%,同比提高7.4个百分点。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每个月的AQI优良率全部达到了65%以上,其中4月和6月出现了100%的优良率。
在水环境治理方面,我市同样交出一份不错的答卷。
今年1至6月,5个金华市控地表水断面中,南溪、世雅、章店、桐琴等4个断面水质为III类,塔海断面水质IV类,其中永康江桐琴出境断面较去年同期水质(IV类)大幅提升,主要指标氨氮、总磷分别下降49%和30.9%。与此同时,排污口整治稳步推进,劣V类支流呈现阶段性好转,全面清污(淤)工作进展迅速。不仅如此,杨溪水库更是达到了II类水标准,水质100%达标,其中5月和6月还多次出现水质达到I类水标准的记录。
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
上世纪后期,我市的工业经济飞速发展,环保问题也日益凸显。“低、小、散”企业众多,工业废水、废气直排现象屡禁不止,河流溪水遭到严重污染,空气质量逐年下降,脏乱差的环境屡遭市民诟病。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环境整治工作,紧紧围绕中央、省委的工作部署,坚持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领引,以“二次出发,创新驱动,全面打造经济社会发展升级版”为战略目标,努力推进“两美”永康建设,实行铁腕治污。
打出“水气同治”组合拳
有效改善环境质量
今年以来,我市结合全国卫生城市和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坚持“水气同治”和全域治理,全力打好“五水共治”“三改一拆”“三治四化”和“两路两侧”“四边三化”组合拳。
治水方面,以排污口整治、劣V类支流治理和全面清淤为重点,开展“五水共治”实施类项目27个,累计投入资金5.78亿元,治水工作稳步推进;深入推进“河长制”,先后制定了《“河长制”考核办法(试行)》《镇(街道、区)交接断面水质考核奖惩办法(试行)》《污水处理厂环保绩效考核细则》《河湖库塘清淤项目和资金补助管理办法》,建立“一河一策”治理方案,编制重点地表水断面水体达标方案,不断完善基层治水制度体系;坚持水岸同治,打好治水拆改组合拳,助推治水工作。
今年以来,我市还创新性地开展街角小品创建,以突出景观营造、本土文化和绿色环保为原则,制定了专门的建设考核评比办法,全年计划建设街角小品5000个。不仅提升了绿化品质,也有效改善了水环境。
大气治理方面,我市加大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力度,开展“零点行动”和淘汰冲天炉等行动,打击涉气污染企业,开展“双禁”、整治黄标车等系列大气污染专项整治工作,建立大气污染源基础数据库,千方百计减霾降污,空气质量明显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