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治水故事

文章导航

  保护水利用水 打造特色“旅游小村”

  周双政(江南街道园周村党支部书记,55岁) 口述

  踏访母亲河·我的治水故事

  提到我们园周村,很多人都会说这是一个休闲度假的好去处,是城市后花园。这里山好水好环境好,还可以爬“长城”;离城区不远,离大自然很近,自然美景与人工景观交相辉映,田园野趣与花楼洋房相得益彰。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我们村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村民有目共睹,切身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我一开始就对村民讲:“我们先天有好水,就要把水保护好,靠水来做文章。”

  周双政给村两委成员讲述园周酒店的引水理念。 记者 杨成栋 摄

  利用得天独厚的水资源,“旅游小村”建设初具规模

  2001年,我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大家都信任我,我就要尽最大的能力为村民办实事。我想,我们村有好山好水,尤其是村里村外都有水,生态就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既然老天给了我们这么好的条件,我们为什么不靠“水”吃饭呢?我坚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村两委权衡利弊后认为,我们园周村应该发展第三产业。可没想到我们提出这种理念,许多村民刚开始时不接受。他们觉得我们在园周搞旅游是不可行的,没钱可赚的,还不如办工厂赚钱来得快。为了让村民们对我们有信心,我和村两委班子成员一家一家地去跟他们聊,还给他们讲了很多例子。好在大家都是打心眼里舍不得这绿水青山,慢慢想通了,终于同意了“三产致富”的新路子。

  村民的想法统一了,资金成了最大的问题。为了解决资金难题,村里通过政策支持出让土地,获得了5100万元资金。村民得知后,都在暗自盘算可以分到多少钱。我们村两委商量之后力排众议,认为这钱不能分,要拿来进行村庄改造。当时我只说了一句话:“如果搞不成,损失我承担。”

  要在“水”上做文章,起码水要干净。以前村里的污水到处排放,没有一个统一的处理系统,所以开始的时候,我们就想先要解决污水排放问题。我们先后共投资了270万元,建立了村庄污水治理终端,家家户户都新建生态化粪池和三格式沉淀池,配置污水处理设施,污水收集率达到了99%以上,经终端处理的水质达到了国家一级A标准。

  2006年初,经过班子成员们的努力,村里有4位企业主决定与全村农户签订协议,由企业主出资金,农民出土地,村民以资金和人力等形式入股,共同打造“农家乐”。正是这一举措,给我们村带来了滚雪球般的效应,局面一下子就打开了。

  我们计划以“水莲园周”为主题,以村中的映湖为中心,以我们园周村的文化底蕴为线索,拓展出一系列景观,打造一个“水中村”。为了打造映湖公园,最需要做的就是护岸清淤,保护生态。我们先是在映湖边种上了柳树,然后在湖上建起了三座桥,供游人们玩耍。还在湖里养了许多红鲤鱼,供游人们欣赏和投喂。

  现在说起来这么容易,殊不知我们当初改造的时候,聘请了浙江大学建筑专家三易规划稿,苦心营造了6年才让我们的“旅游小村”初具规模。

  旅游景观基本建成之后,那一年的五一假期就接待了游客2万多人次。这一下就激发了村民的积极性,大家规划着就餐、住宿、购物,甚至停车、水上娱乐等等旅游项目,争先恐后地开始投入到旅游消费产业中。

  现在我们村已有不少村民捕捉到了旅游业的无限商机。如今村子里有8户开办农家乐及特色小吃店,20户从事旅游商品经营,同时开发水上乐园项目、停车洗车业等,新增就业岗位30余个。村民们在家门口就业、创业致富。

  从2013年起,我们又投入600万元,将泉水引入村中,并在两侧加入景观植物、景观石、小桥等设施,建造了170米长的生态溪流,成为了村口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建成饮用水源小水库,启动建设直饮水系统

  近年来,我们一方面保护好景观水资源,另一方面开始实施村重点工程——直饮水工程。这不仅是为了保证村民们饮用水安全,也是为了今后游客们前来游玩可以不用购买瓶装矿泉水,只要自备水杯,就可以在村子里直接饮用直饮水,这样还能减少乱扔空矿泉水瓶造成的塑料污染。

  我们村祖祖辈辈的饮用水靠的都是山上流下来的泉水。园周村开展新农村建设后,为了让村民家家户户都能喝上健康的饮用水,我和村两委班子成员一起进行过多方论证,最终在2007年投入了300万元,在鸟坑生态保护区建成了一个饮用水源小水库,并设立饮用水源保护区,安排了专人看管,时刻关注水质的变化,全村村民的饮用水都是来自这个小水库。别看这只是一个小水库,这里的饮用水可以满足全村两个月日常饮用水的需求。

  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套备用设备,如果出现小水库供水不足的情况,备用水库就会不间断地将安全的饮用水送进村,保证村民的饮用水充足。2015年,我们经过多次讨论、多方研究之后,联系了相关专家,村里投入了370万元启动建设直饮水系统。

  但是,这种“靠天喝水”用水方式总是有很多不稳定性因素 ,而且永康的气候多变,一年四季降水量有不小的差别。为了降低季节、气候、旱涝等不同因素对水源水质造成的影响,我们引进了316th反渗透系统,通过过滤原水等处理措施,有效克服了过去供水不稳定、水质受外界影响大的问题,保障村民饮用水安全。这在我们村的历史上也是史无前例的吧。

  在我看来,要赢得村民的信任,不是靠大话空话,而是用实践证明自己一心一意为村民办实事、谋利益。水是和村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我们不能说保护好了景观用水就忽视了村民们的日常饮用水。目前村里的新农村建设还没完成,单是这个直饮水工程就还没有完全建设好,好几项工程都还在进行中,每天村里都有忙不完的事。不仅是我,我们村两委班子的每一个成员,都可以说是从早上睁开眼睛就想着:工程进度怎么样了?今天要去和哪些人联系,和哪些部门联系?每天村两委班子成员都会在村子里巡查辖区内水环境及农村环境卫生工作,看村里的各个方面有没有出现问题,一旦发现问题就立刻解决处理。就在上个月,我在日常巡查时发现映湖水质不对,调查之后认为根源在于鱼饲料,就赶紧换了鱼饲料,保证了映湖水质。

  我想,只有细心观察,才能把现有成果保持好、维护好。

  与东村、山后卢村携手

  开展跨村联合治水

  我们村临近南溪,再加上村内水系发达,以前经常发生洪涝灾害。在农村治水工作中,在保证河道水面清洁的同时,防洪排涝更是农村治水工作的首要任务。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将“五水共治”作为建设“美丽浙江”的重要抓手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来抓。市委、市政府也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全力推进全民治水、科学治水、依法治水和铁腕治污。全市范围内的各个乡镇都积极响应,所以我们也寻思着是不是可以联系其他村一起治水。

  于是我们联系了东村、山后卢村开展跨村联合治水,多地携手行动整治,打破了过去水治理“各人自扫门前雪”的狭小地域观念,将绕村河道进行清淤护砌,通过植树种草,打造沿江景观,还原自然生态。整治效果果然比以前单打独斗有了明显提升,形成了规模效应,各村村民之间关系也更加和谐了。

  当然,除了和别的村联合,我们自己村里还采取一系列措施,建立完善防范预防体系。村两委班子通过实地考察之后,结合村里实际,建立健全了村级防汛指挥体系。班子成员们采取分片包干、分段负责,完善了各类防洪排涝预案,全面做好监测预警、应急处突、灾后重建等各项准备,扎实推进相关防范工程准备。同时,我们还成立了村防汛指挥机构,根据监测预警依据信息,及时发布相应预警信号,确保在发生洪涝灾害前让村民们有足够的时间转移,避免村民生命财产安全遭受损失。我们还开展了相关演练,给村民们进行抗灾救灾讲座和培训,保证万一发生洪涝灾害,村民们可以迅速反应,尽力自救。这些都极大地提高了我们村防灾抗灾的应对能力。

  通过对水域的综合治理和发展以水为主题的生态旅游业,现在我们村不仅被评为“浙江最美村庄”,还入选了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村。最让我感到欣慰的是,村民们和村集体的“钱包”开始鼓了,我们村集体由十年前欠债近10万元,到2014年收入达到380万元;人均收入从3000多元到35000元;集体资产由100多万元增加到10多亿元。靠治水治出园周新面貌,挖掘出了园周未来发展的潜力,我也算是实现了当年自己对村民们的承诺。

  □记者 秦艳华 程高赢

  见习记者 施夏琦 整理


永康日报 治水故事 00007 2016-07-19 永康日报2016-07-1900006;永康日报2016-07-1900005;永康日报2016-07-1900007;35371;永康日报2016-07-1900008;永康日报2016-07-1900009;永康日报2016-07-1900011;永康日报2016-07-1900013;永康日报2016-07-1900014;永康日报2016-07-1900010;永康日报2016-07-1900012;永康日报2016-07-1900015 2 2016年07月1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