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支付新规实施 余额支付年最高20万元
商家开通对公账号改道银联支付
除单笔金额不足200元的小额支付业务,以及公共事业费、税费缴纳等收款人固定并且定期发生的支付业务外,支付机构不得代替银行进行客户身份及交易验证。
1
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
支付业务管理办法
支付机构给个人开户,如果是消费类账户,需要三个机构为用户做身份验证,如果是具备理财功能的综合账户,则需要五个机构来验证,包括公安、工商、教育、财税等管理部门出具的证明文件。
2
支付机构为客户办理银行账户向支付账户转账的,转出账户仅限于支付账户客户本人同名银行借记账户;办理支付账户向银行借记账户转账的,转入账户仅限于客户预先指定的一个本人同名银行借记账户。
3
1日起,《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正式“上线”实施,用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支付账户转账、消费的全年额度最高只有20万元,不足者可补充信息提高余额支付额度,而企业支付宝账户不受此次新规影响。
□记者 田妙联
提高可用额度 完善账户身份信息借助外部验证渠道
这两天,不知大家有没有留意到,当你打开支付宝APP查看余额时,会发现当前页面多了几行小字:现有额度20万元/年。
如果看到自己的限额是20万元,说明你已经完成了最高等级的身份验证;如果当前余额支付额度仅10万元/年,你可以通过完善账户身份信息,完成验证来提高账户等级。
根据央行规定,要想提高可用额度,就是要用多种外部验证渠道,核心环节就是进行实名验证。目前,支付宝将账户分为“三六九等”,设置了1000万元、10万元、20万元三类账户。对于I类账户,使用者仅需绑定一张银行卡便可;II类账户需上传身份证,或再绑定一张银行卡;III类账户需通过的外部验证渠道相对更多:在支付宝里缴水电煤费用、有线电视费等,都属于外部验证渠道。
腾讯表示,对于7月1日后实名认证未达标的用户,在使用微信支付时,系统会有针对性地提示和引导,帮助用户实名认证,完善身份信息。如果用户未实名,通过微信收钱、使用零钱发红包等功能可能会受到限制。
《办法》中20万元/年的额度限制仅仅是针对余额支付,超出20万元之外的资金使用,用户可以通过银行卡快捷、蚂蚁花呗、网银等支付方式完成。
改变支付方式
开通对公账号多使用银联信用卡还款
每年20万元的额度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可能绰绰有余,但对淘宝商户和一些微商来说,可谓杯水车薪。不仅如此,日支付金额也作了限制,新规明确规定,第三方支付账户单日累计支付金额上限为5000元。
应女士去年开始涉足微商,主售干果食品,目前有代理人员15人,日营销额少则上千元,多则近万元。
一直以来,微信支付是应女士最主要的收款方式,自去年微信提现受限后,就改用支付宝转账,但如今支付宝应用也受限了,只能引导客户用银联打款。
“从上个月开始,我们就劝导买家尽可能使用银联支付,并推出了满额就送小礼品活动,鼓励客户改变支付方式。”应女士说,在过渡期内,她们还将微信零钱包里的钱,以“信用卡还款”的形式转到信用卡里,避免微信提现产生相应手续费。
除应女士之外,也有微商推出积分返货、返现等方式,引导客户转移支付阵地。
“这是趋势,意味着‘央妈’正引导支付宝、微信让商家开通对公账号,规范网络支付市场。”市司马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应恩说。
据介绍,商企开通微信、支付宝支付功能时,其支付接口需与企业对公账号银行卡捆绑,等于微信支付进来的款项将自动提现转存至银行卡上。目前,企业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官方收取2.5‰—6‰左右的交易手续费。
“随着新规的落地,这几天上门咨询微信收银机业务的商家明显增多。”应恩说,微信支付不仅能降低商家的对账时间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商家还能依据后台显示的消费数据,对受众群进行深入分析,最终实现精准营销。
■相关连接
支付新规对市民生活产生的影响有哪些?
7月1日起,第三方支付账户单日累计支付金额上限为5000元,也就是说,如果支付金额低于5000元,可以在第三方支付账户中直接扣款,超出部分须由银行卡账户支付。
单笔金额不足200元的小额支付业务,用户可以直接使用快捷支付。但是超过200元,必须通过网页版U盾或者手机网银验证用户身份后才能进行支付。第三方支付渠道只能给自己的账户“提现”,不能向他人转账付款。
《办法》中指出“支付机构给个人开户,如果是消费类账户,需要三个机构为用户做身份验证,如果是具备理财功能的综合账户,则需要五个机构来验证。这些证明文件需要是公安、工商、教育、财税等管理部门出具的证明文件。已经注册的账户,如果不满足这些规定的,也需要补充这些身份验证材料。”
这意味着,想要在第三方支付平台开通带有理财服务的账户,除了上传身份证,可能还要上传文凭学历、纳税证明、户口本、护照等一系列东西,不集齐资料,就难以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