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五峰走笔

文章导航

  火腿腊肉耍饭汤

  应坚散文

  恩恰那?浙江永康;永康气啦?长恬雅庄;出产加些?萝卜生姜;食点加些?索面饭汤。

  上面这段自说自话的对白,几乎每个永康人都耳熟能详。用永康方言读出来,还是一段朗朗上口的顺口溜,语气里虽稍含自嘲与调侃,永康人听起来却格外亲切。上世纪七十年代民生凋敝物力维艰,民以食为天,永康人也三句话离不开吃,这是永康地名、出产及百姓日常生活的写照。顺口溜里提到的索面是永康、缙云一带百姓家居自制的一种土面,这里暂且不表,单说饭汤。

  饭汤最早应该脱胎于人们常说的泡饭。中国百姓吃泡饭历史悠久,宋朝吴自牧在《梦粱录》里曾记载:“其士人在贡院中,自有巡廊军卒,赍砚水、点心、泡饭、茶酒、菜肉之属货卖。”泡饭如今是江浙上海一带人百吃不厌的标准早餐。早上起来,把头天晚上吃剩的冷米饭放进锅里用开水一煮,弄一锅饭不像饭粥不像粥的东西。米饭经过了两次烧煮,米粒充分融解,条理清晰极易消化,也全无粥的那种黏糊和缠绵。如果急着赶时间,有的干脆免了加热程序,倒半壶开水掺和掺和,借着开水的温度,配些烂豆腐、酱萝卜、菜干老虎过过。若是再有一根油条蘸酱油,鲜咸并具,吃进肚去更是落胃。

  饭汤则是冷饭与剩菜同锅混煮的另一种泡饭,别有一番风味。家庭主妇早上起来,将隔夜的菜汤菜脚端出来,连同挂在木钩上饭篮里晾着的怕馊坏的冷饭团,加些索面碎、粉干屑一起倒进大镬,灶下添上柴火,夯不郎当一锅煮,永康话管这个叫“耍饭汤”。这是懒婆娘处理剩饭剩菜的家传绝技,既简单又经济实惠,什么都不浪费,还节省时间。而且那饭汤与剩菜充分调和,饭里有菜,菜里有饭,菜饭里还有汤,既充了饥又解了渴,真可谓一举三得。

  永康侬还有一句俗话,叫“火腿腊肉耍饭汤”。 火腿肉本是上海人最喜欢的高级美味,但是永康侬却用来耍饭汤,听上去实在有些奢侈。其实这里提到的火腿腊肉只是一些边角料而已,永康金华一带盛产火腿,过去一般百姓想吃却买不起,只好去肉食店买些火腿厂腌制火腿时,或边角不规整或已霉变发黄切割下来的火腿边。这属于边角料,不但质量次等,有的还有哈喇味。不过煮饭汤时搁点火腿边、腊肉脚进去,腌肉里的香味充分调动出来,吃起来也是格外的美味。

  饭汤不是永康人的发明。清代曹雪芹写的《红楼梦》第六十二回里,芳官将绿畦香稻粳米饭泡进一碗虾丸鸡皮汤里,就着酒酿清蒸鸭子和腌胭脂鹅脯吃了一碗。“宝玉闻着,倒觉比往常之味有胜些似的……遂命小燕也拨了半碗饭,泡汤一吃,十分香甜可口。”可见饭汤古来有之。其实饭汤用途的确不少,老年人牙口不好常喜欢吃饭汤,包含水分较多,饭菜也比较松软,很容易吞咽。有些父母还常常用汤泡饭喂小孩,因为经菜汤泡过的饭会变得更松软,也更容易消化。

  如今饭汤已漂洋过海,还被外国人添加了发明。据说日本人喜欢以茶泡饭,又叫御茶渍。白米饭一碗,或撒上些鱼粉、白芝麻、海苔丝、盐,或摆一粒梅子、蛋黄、绿茶粉、芝麻、鱼片、菊花等等,最后淋上适量的煎茶……品尝过的人,会用小资作家的腔调,说是“温暖和煦之中有一点飘渺的甘甜,还有一点隐约的苦涩”。

  韩国人则喜用酱汤泡饭,相传宪宗(1834~1849)国王就非常喜欢。皇家饭汤自然不比寻常百姓,是把牛肉和萝卜熬熟后取出来切成片,再加上著名的大酱汤,连米饭一起泡制。上有所好下必效之,遇上赶集日,有的饭店在门口架上一口大锅,用劈柴烧起来的火熬制。赶集人走了几十里路后,以酱汤泡饭,再喝上几杯马格利酒(韩国的一种米酒),据说马上就可以解除疲劳。近日去一家韩国餐馆就餐,见有一物美其名曰风味泡饭。吃了才知道,原来就是将米饭泡在用酱油调味的熟牛肉汤里一起吃。广告单里介绍说,他们韩国人的风味泡饭是从分享祭品中汤和菜的风俗中来的,以致后来宫廷里有大型活动或是宴会时,还会给出动的士兵或者担任演奏、跳舞、唱歌的艺人吃风味泡饭,因为这样做可以将所有的菜和饭都盛在一个碗里,方便招待很多人。

  呵呵!什么风味泡饭,在我眼里,那只是中国人“耍饭汤”后的余沥而已。读者看官您问什么是余沥?嘿嘿,就是永康侬俗称的“下巴水”呢。


永康日报 五峰走笔 00007 2016-07-10 永康日报2016-07-1000008;永康日报2016-07-1000009;永康日报2016-07-1000005;34648 2 2016年07月10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