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八旬老汉三年临摹102幅聊斋人物
我市文化界名家乐为画册题字作序
不管年龄多大,实现梦想都不算晚,这句话用在八旬老人应树堂的身上很贴切。应树堂是我市芝英镇芝英七村人,退休后开始自学画画,75岁临摹国内著名人物画大师戴敦邦先生的《聊斋人物谱》,78岁完成102幅人物画,80岁结集成册。
□记者 施美园 应玲菲
退休后重拾儿时兴趣,到老年大学学习书画
一间不大的书房,挂满了各类书画作品;书桌上,用于练习书画的宣纸堆了厚厚一叠;墙上挂着几幅山水风光画……走进应树堂的家,迎面扑来的是浓浓的墨香,如果你以为这里的主人是一位享誉画坛多年的高手,那就错了。应树堂是一位“大器晚成”的新手,他是退休后才开始学画画的。
1937年出生的应树堂今年80岁,种过田,当过兵,曾任永康市皮件厂、塑料厂厂长。他从小就喜欢中国传统文化,在他内心深处始终有一个抹不掉的书画情结。他说:“从小我就喜欢写毛笔字和画画,只是当时没有条件学。”
直到退休后,闲暇时的应树堂,开始重拾儿时的爱好。先后在市老年大学学了三年的书法、国画,平时还经常购买光盘在家里自学山水、花鸟画。他对书法、楹联、古建筑都很感兴趣,现在是我市书法家协会会员,诗词楹联学会会员和芝英历史研究会会员。
用了3年时间他临摹了102幅聊斋人物画
翻开应树堂的“聊斋人物谱”,画面上勾勒的人物栩栩如生,就连描述的文字也用楷书或行草精心写就,功底十分深厚。整本“聊斋人物谱”共102篇故事,内容题材取自聊斋,其中很多是民间流传的脍炙人口的故事,比如毛狐婴宁、雷曹镜听、席方平等。
应树堂临摹“聊斋人物谱”的初心,缘于一次朋友间的偶然聚会。
2011年夏天,应树堂在朋友唐韵芝、应露丝的画斋品茶聊天,偶然间发现一本著名人物画大师戴敦邦先生的《聊斋人物谱》,一经翻阅就爱不释手。两位朋友以书相赠,并说这是很好的临本,如果有时间不妨临摹作画。应树堂听后,心里开始琢磨,决定试一试。
回家后的应树堂尝试着临摹了一幅,发现效果不错,便打算临摹整本人物,作为自己晚年的一个新目标。
“早上买完菜,到白云水库游泳,约朋友聊天,下午则专心画画。”为了完成这本《聊斋人物谱》,应树堂调整自己每天的生活。功夫不负有心人,应树堂用了3年时间,终于在2014年完成了102幅聊斋人物画。
应树堂说,一幅画要画三次才能定稿,也就是说102幅画,他就画了306次。先是用铅笔在硬纸板上打底图,再用毛笔描绘,画得差不多像了,才开始用毛笔正式画册页。“有些复杂的背景图,一天下来也画不出一页草图。”应树堂透露,他在光纸板上就画了一年多的时间,册页又画了一年多时间,总共画了9本,耗费了10多支毛笔。
“画画对我而言,是一种享受,至于能不能画完,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应树堂提到,画到半年的时候,曾孙出生,他一边帮着带孩子,一边见缝插针地画上几笔,生活很是充实。
2014年7月,应树堂完成了全部的人物谱,并在几位朋友的鼓励下编印成册。他这样做一是为了圆自己幼时的书画梦想, 二是想把这本人物谱留给子孙。
这本“聊斋人物谱”由我市本土作家项瑞英作序,市书协主席、书法家叶成超书写序言,书画名家胡竹雨题写书名,山水画家王可农也专门写了一篇序言。该书目前已经被省图书馆、市图书馆和市档案馆收藏。
一幅画至少要画三次才能最终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