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技工品牌 铸就工匠精神
市职技校全国技能大赛摘金夺银
□记者 陈爱姝 章芳敏
通讯员 夏献峰
本报讯 13日,记者从市职技校获悉,在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天津总赛区)中,该校学生施彦登获得中职组车加工技术(普车)项目金牌,倪亮明获得数控加工技术(数控车)银牌。其中,施彦登普车项目比赛名列全国第四名,实现了金华市该项目零的突破。
据悉,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职业教育领域等级最高的技能比武,每个省都选派了技能高手参加角逐。两年前,施彦登迷上了动手操作专业实践课程,在学校车工技能选拔比赛中脱颖而出。现为职高二年级的他,过关斩将参加“国赛”获了金奖,这让他提前领到了大学“入学券”。“是职技校给我锻炼成长的平台,让我有了参加全国大赛的机会。”施彦登说。
今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发出了“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号召,我市也提出了“重塑工匠精神,再创永康辉煌”。作为培养专业工匠的职技校,如何培养出技术精英?又该如何践行弘扬工匠精神呢?校长王钟宝说:“永康是举世闻名的‘中国五金之都’,工业经济发达。作为五金工匠成长的摇篮,我们学校始终围绕‘企业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人才,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的办学宗旨,践行‘高能手、大匠心’的校训,为广大师生搭建良好的成长平台。”
王钟宝所说的“高能手”,指的是技术高、能力强的人;“大匠心”,并不是一味鼓励学生从事手工劳动的工匠,而是指德艺双馨的大国工匠精神。这就要求学生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职技校高瞻远瞩制定了发展蓝图,又大刀阔斧致力课程改革。连续两年,该校学生已捧回了四个项目全国大赛的金牌。
奖牌的背后,是全体教师无怨无悔的付出和孜孜不倦的指导。课余,教师们还潜心钻研,编写出了一本本校本教材。在去年的浙江省中职课改评选中,市职技校教师编写的8本教材入选,是全省中职39本A类教材中获得A类教材数量最多的学校。学校还十分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鼓励他们攻读研究生,下企业实践攻关,积极投身课改,努力创造教师成长的良好环境。从去年至今,该校冒出赵强、马林刚、郭丽华、李仲龙等4名全国优秀指导教师,李家斌等4名教师获得了全省技能大赛一等奖。马林刚还获得了金华市、永康市最美教师称号,赵菁、吕兴昌等多位教师获得了金华市教坛新秀、金华市优秀双师型教师称号。
为了探索工学结合向更深层次发展,学校以模具研发中心为平台,联合市科技局和模具行业协会、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单位,建立了“精密五金模具研发中心产学研联合体”,旨在努力攻克一批技术难题,研发并转化一批科技成果,为促进五金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今年初,学校技改小组为某企业进行生产线整改,两个月时间为其制造专用设备8台。学校3D打印服务技术已达到行业高端水准,为企业服务数已高达百余家。今年4月,教师赵强的“江铃全顺车窗漏水槽加工专用设备”获得了省技改一等奖。
学校崇尚“人人技能”的氛围,这让更多的学生受益。施彦登和倪亮明都深有感触地说:“学校鼓励我们‘做中学’‘玩中学’‘产中学’,大大激发了我们学习技能的兴趣和热情。”
据悉,继施彦登、倪亮明“国赛”上摘金夺银后,6月2日,该校学生陈同钊又将代表浙江省赴江苏无锡参加通用机电设备安装与维护赛项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