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省市村三级联动开展专题研讨暨实验学校教研周活动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促教育均衡发展
日前,实验学校一年一度的教研周活动如期举行。自建校以来,该校20年如一日,每年确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教研主题,以教研周活动为载体,为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今年的教研周活动,实验学校邀请了杭州崇文学校、该校教育共同体学校的教师共同授课,此外还邀请了崇文学校学生与该校学生一对一结对,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实验学校第20届教研周活动开幕式现场。
□记者 李梦楚
20年如一日
开展教研周活动
今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出炉。“核心素养”成为当前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热词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下,4月27日至29日,我市小学语文学习核心素养的培养专题研讨会暨实验学校教育共同体教研活动在实验学校开展。市教育局局长谢滔、副局长陈如进到场指导。
据悉,此次活动由市教师进修学校主办,市实验学校承办,旨在引发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与探讨,提高专业素质,推进我市各校校本培训工作的开展。全市小学校长或分管业务副校长,直属小学、农村小学部分骨干教师,实验学校教育共同体语文教师,各教育辅导中心业务干部等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开幕式上,陈如进对实验学校20年来持之以恒地开展教研周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高度赞扬了该校“以研促教,依研提质”取得的教育教学改革成果——课题《依托母语经典诵读落实童蒙养正教育的实践研究》获省一等奖,倪静川被评为省特级教师,徐文攀获全国优质课一等奖,2015年中考平均分全市公办学校第一名,毕业生秦楚晴获2015年永康市高考状元。
陈如进指出,实验学校这种20年如一日的坚持,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和青年教师的培养搭建了平台,培养了一批特级教师、名师、骨干教师和优秀青年教师,这种执着和坚持值得其他学校学习和借鉴。今年,实验学校又为省市村三级教师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对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省市村三级联动
为教学工作指明方向
实验学校为何要如此执着地连续20年开展教研周活动?“从前我有一辆车,一直在城市里跑,也不觉得它慢。后来去跑高速公路,发现速度一直上不去。教师就好比一辆车,只有放到‘高速公路’上跑一跑,以后这辆车才能跑得快。”实验学校校长童伟民把青年教师成长比喻成新车,形象生动,同时也道出了教研周活动的重要作用。
在他看来,青年教师走上教育工作的前5年,就须压担子,让其在全校乃至全市的教研活动中上公开课,虽然上课的时间只有40分钟,但前后得准备十天半月,经同事听课、专家指导、反复试教,“磨”出一堂好课。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成长是很快的,就像新车买来要试拉过,以后才能开得快,是一样的道理。
他说:“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如果没有找到正确的方向,再努力也达不到目标。每届教研活动周,我们都要邀请一些名师、专家,他们的点评、讲座,能让教师受益匪浅,同时指明今后教学工作的方向。在教研周活动的压力下,教师反复磨课,进行教学反思,可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不同于往年的教研周活动,今年的教研周活动有个特别之处——省市村三级联动,既有城区学校、农村学校的教师上研讨课,也有杭州市崇文学校的教师上示范课。
为期三天的研讨会上,杜山头小学教师胡秀琴带来了四年级语文研讨课《文成公主进藏》,雅湖小学教师胡碧桃带来了五年级语文研讨课《与象共舞》,芝英小学教师陈巧巧带来了六年级语文研讨课《凡卡》,溪岸小学教师朱佩丽带来了二年级语文研讨课《数星星的孩子》,堰头小学教师王飞凤带来了三年级研讨课《月球之谜》,油川小学教师应苏秀带来了二年级绘本研讨课《田鼠阿佛》,实验学校教师周航带来了四年级语文研讨课《乡下人家》(见右图),杭州市崇文学校教师汪玥带来了五年级语文示范课《跑进家来的松树》,杭州市崇文学校教师孟君带来了六年级语文示范课《汤姆索亚历险记》;浙江外国语学院教授汪潮、浦江龙峰国际学校特级教师朱柏烽、杭州市崇文学校特级教师虞大明分别进行了专家评课和专题讲座,虞大明还为大家示范了四年级语文课《树上的那只鸟》。
教师在教研中受益匪浅
学生在结对中共同成长
有专家点评、指导,老师们有何收获呢?“《文成公主进藏》先在杜山头小学试教,后去了芝英小学、堰头小学、城西小学等学校试教,经过反复磨课,在实验学校进行试教,最终呈现了这堂研讨课。经过专家点拨,我对略读、精读的区别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今后会更注重课文的内容、题材,去掉一些不必要的环节。感谢实验学校搭建了这个平台,我们年轻教师受益良多。”胡秀琴说。
除了省市村三级联动的教研活动外,实验学校还与杭州崇文学校开展了联谊活动,两所学校32名学生一对一结对,深入课堂、家庭共同学习生活。
下课时间,记者在教室外遇到了4位结对学生,实验学校五(4)班学生何昊臻、陈奕宁,杭州崇文学校学生周舟、汪熠阳。上课时,何昊臻、陈奕宁担心周舟、汪熠阳跟不上进度,帮着预习、划重点;下课了,她们又带着新同学玩作一团。
初到实验学校,新同学会不会不习惯这里的学习生活呢?“实验学校的上课进度比崇文学校略快,有了结对同学帮忙,我才能很快地融入学习生活。而且住在结对同学家里和住在家里一样温馨,今天早上何昊臻妈妈还帮我扎了辫子呢。”说完,周舟还给同学们展示了她的小辫子。
采访中,陈奕宁透露了放学后的计划:“我们家打算带汪熠阳去金胜山公园、西津桥、夜市等地方逛一逛,让她感受永康生活。”为期两天的结对活动,让城市学校与县市学校的学生们融为一体,对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据悉,实验学校与杭州崇文学校将长期结对合作,下学期该校将派师生赴杭州崇文学校交流。
将“童蒙养正、全息反思”
作为该校学子的核心素养
此次教研周活动的主题词是“核心素养”。哪些素养是学生所需要的,是实验学校特别关注的呢?童伟民用八个字概括:“童蒙养正、全息反思。”
众所周知,“童蒙养正、全息反思”是实验学校的特色文化,也是该校的发展目标。童蒙养正,即在儿童启蒙阶段给予最重要的养正教育。该校从语文课堂、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细节入手,通过经典诵读等手段使学生接受传统经典文化的熏陶和感染,把学生培养成具有正知正见的现代人才。
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错误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呢?童伟民表示,实验学校上下都善于用“一支红笔”进行全息反思。
2015年我市高考理科状元秦楚晴曾在实验学校就读了9年,去年她回到母校参加学弟学妹们的休业典礼时,便将实验学校留给她的“一支红笔”传给了学弟学妹们。
秦楚晴最终能够问鼎理科状元,与她爱依靠错题集进行反思的好习惯脱不开关系。秦楚晴坦言,实验学校的“一支红笔”带给她终身受益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在学习中,她也切身体会到了实验学校“轻负高效”的教育理念。
近几年,实验学校的生源结构发生了“倒V型”变化。建校之初,该校学生都须通过选拔性考试才能入学;而近10年,为促进教育均衡化发展,该校选拔性入学的学生从原先2000多人减少为0。
在外界的议论和质疑声下,实验学校的老师、学生踏实本分,秉承“轻负高效”的理念,坚持“童蒙养正、全息反思”,坚守教育本真,遵循育人规律。“安静是一种力量,在社会普遍浮躁的大背景下,学校更应该克服浮躁心理,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面向学生的未来发展,让他们在学校时轻负高效、快乐学习,出学校后懂得感恩,正念正行。”童伟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