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时政新闻

文章导航

  云南孩子黄陶缘何三谢永康

  (上接1版)

  第二声谢谢,谢的是平等

  “我刚上初中时,老师也告诉过我,成绩再好,也不能在永康参加高考。”黄陶说,按规定,像他这样的外省籍,只能回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而他的老乡们,为了适应当地的教育,一般上完小学就回老家了。

  黄陶初三那年,本就患有风湿性关节炎的母亲积劳成疾,为了节省开支,回老家休养。黄陶本想跟着母亲一起回去,但此时,浙江省异地高考政策在永康落地,让他想在经济发达的永康继续“搏一把”。

  2013年,黄陶以农村初中中考成绩第一名的身份进入永康一中。在异地高考政策未出台之前,永康一中还没招收过外省籍学生。得知黄陶的实际情况后,永康一中不仅向黄陶敞开了大门,还给他减免了不少费用。

  “事实上,即便不让我在永康高考,我也不会有怨言。”黄陶说要谢谢永康的平等,让他有了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

  进入高中的黄陶,成绩处于班里的中下游,他却没有气馁:一个学期之后,考到了全班第一,到高三时,成绩已稳定在年级前列。课余,运动会、元旦文艺会演……处处有他的身影,黄陶的高中生活,充实而且精彩。这个乐于助人的学习委员,渐渐开朗,笑声也越来越多。

  第三声谢谢,谢的是善良

  其实,有读高中的机会,居然还是不少本地学生都渴望的重点中学,但黄陶兴奋之余仍不得不面对“如何养活自己”的难题。从小学开始,黄陶姐弟三人都会做点零散的手工活帮母亲减轻负担。

  中考结束后的暑假,黄陶的故事见诸报端,市慈善总会给黄陶送去了“关爱新永康人救助金”。还有一对夫妇主动与黄陶结对,资助他上学直到现在。

  “所以说,如果不是社会、学校和好心人的帮助,也就没有现在的我。”黄陶说,这是个善良的城市,他要对所有帮助过他的人说一声:谢谢!

  转眼十年,18岁的黄陶站在了高考带来的岔路口上。此前,有亲戚告诉他,985、211高校毕业生回云南,可以领取十万元奖励补助,希望他大学毕业后能回老家。黄陶却说:“永康早已是我的家乡,毕业之后,我依然会回永康。”


永康日报 时政新闻 00002 2016-05-03 永康日报2016-05-0300011;永康日报2016-05-0300012 2 2016年05月0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