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新增三家技术转移工作站
徐华水要求为建站工作提供一切便利确保科研成果转化
□记者 张赤奎 见习记者 何悦
本报讯 22日,市政府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院应用技术研究所、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电动工具研究所举行技术转移工作站签约仪式,这标志着继去年上海理工大学设立永康技术转移工作站后,我市又新增三家科研院所技术转移工作站。市委书记徐华水、副市长吕群勇出席签约仪式。
徐华水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出席签约仪式的专家一行表示欢迎,并详细介绍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他说,永康是闻名中外的“五金之都”,五金产品丰富。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没有资源优势,但永康人依靠“铜头铁嘴飞毛腿”,依靠政策的“阳光雨露”,依靠创业冲动,依靠与生俱来的创造基因,“一次出发”取得了辉煌成就,实现了由穷到富的转变,实现了从“小五金”向现代五金的转变,为全市工业经济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徐华水指出,永康虽然产业集聚度很高,但产业层次不高;虽然产品种类丰富,但是结构不合理;虽然模仿能力很强,但是创新能力不足。尤其在新常态下,工业经济面临着“成长的烦恼”和“要素的制约”,加上创新能力不足、技术供给不够,迫切需要引进“高智”、引进人才来引领技术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为此,市委、市政府在“一次出发”的基础上,提出了“二次创发,创新驱动,全面打造经济社会发展升级版——建设‘两美’永康”发展战略, 谋求工业经济向更高层次迈进。
“三家科研院所技术转移工作站的落户,对我市经济发展、产业转型提升具有里程碑意义。”徐华水说,三家科研院所集聚了大量的技术和人才优势,研究成果与我市产业关联度极高,希望双方加强相互了解、真诚深入合作,转化一批科技创新成果,让科研院所实验室中的科研成果到永康这个制造业基地一试身手。同时,通过技术转移工作站这一平台,引进和培育一批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来激发永康“二次出发”创新创业的热情,培养更多本土“创客”。
徐华水强调,各级各部门要将工作站的建立作为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借智借力”的重要契机,作为对担当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转变作风的一次考验,主动对接,加强沟通,着眼产学研平台和合作机制长效建设,积极为工作站开展工作提供一切便利条件,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确保工作站在我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永康企业极具创新活力,我们将结合产业升级需求,把战略制高点的技术辐射给永康。”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院应用技术研究所科研办主任、博士生导师牛润新表示,将通过工作站这个平台,把适合永康企业和产业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电动工具研究所相关负责人同样看好此次合作,并希望通过合作,让科研成果在永康“落地开花”,为永康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活力。
当天,参加签约仪式的专家一行还走访了三锋集团、众泰集团等企业,并参观了五金生产力促进中心和会展中心名品精品展示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