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华水在调研民办教育发展情况时强调
把优秀的教育资源引进来
让孩子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
□记者 张赤奎
本报讯 6日,市委书记徐华水调研我市民办教育发展情况时强调,民办教育、公办教育要齐头并进,办充满活力的教育、办充满希望的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市领导陈毅成、朱世道、胡积合、叶新参加调研。
徐华水专题听取了永康外国语学校筹建情况汇报。去年,我市引进原金华外国语学校常务副校长张春良团队,筹建永康外国语学校。该校筹办以来,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在资金、人事、用地等方面给予保障。该校在前期骨干教师引进过程中放眼全国,吸引了众多优秀师资力量,已经体现出品牌效应;前来咨询招生事宜的人很多,其中不少是邻近县市慕名而来的家长。
据介绍,永康外国语学校于今年秋季开班教学,将立足本地、面向全省,按照“高起点、高目标、高品质”的要求,办一所“外语见长,国际对话;差异教育,人人成才;轻负高质,过程快乐;活动多元,素质全面;管理人性,全人发展”的学校,打造全市教育发展优质生源高地、优秀师资招引高地和优良教育高地,培育成省内一流高品质特色民办学校。
“办学规模已经具备,发展态势良好。”徐华水说,永康外国语学校是个嗷嗷待哺的“新生儿”,相关部门要共同关注、支持、呵护“新生儿”的成长,提供“保姆式”服务,打好教育振兴“翻身仗”。
近年来,我市民办教育呈现出量质齐飞的良好发展势头。古丽中学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徐华水对该校教学成果表示祝贺,并鼓励学校再接再厉,再创佳绩。龙川学校秉承“爱的教育”教学理念,将传统国学和现代德育有机融合在一起。徐华水希望该校结合中国国情和地方特色,将五金文化融入日常教学中,办成全省一流的特色学校。
每到一处,徐华水详细了解各校队伍建设、教学管理以及学生饮食安全等情况,希望学校注重办学特色,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注重品牌打造,并要求相关部门全力支持民办教育发展。
“为什么我们的一些家长要千方百计地把孩子送到外地读书?”这是三年前徐华水在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上“十问永康”的其中一问,言犹在耳。
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徐华水从“十问永康”点题,充分肯定我市民办教育发展取得的成效。他说,永康历来有着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自古以来人才辈出,教育成就辉煌。但随着经济快速发展,逐渐出现了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的问题。为此,市委、市政府将教育振兴摆在了优先发展战略定位。“二次出发”关键在人,关键在教育,各级各部门要牢牢抓住教育这个关键,重视教育、关注教育,真心实意为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办实事、解难题。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徐华水指出,永康民营经济非常活跃,不缺创业创新动力,民办教育也要像民营企业一样,把优秀的教育资源引进来,让孩子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市委、市政府将一如既往鼓励民办教育,加大力度支持民办教育;相关部门要按照“亲”和“清”的要求,既积极作为、靠前服务,又始终保持清白、纯洁的关系,为民办教育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让民办教育和公办教育齐头并进。
徐华水指出,要紧紧围绕体制机制创新,办充满活力的教育。校长要立志当教育家,教师要安心三尺讲台。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积极引进优秀教育团队和教学资源,引导优秀人才向学校集聚,打造品牌名校。
徐华水强调,要紧紧围绕队伍建设,办充满希望的教育。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是教育振兴的基础和希望所在。每所学校明确自己的定位、自己的理念、自己的目标;要高度重视队伍建设,不求“安贫乐道”,但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只有抓好了基础,教育事业才会充满希望。
徐华水要求,要紧紧围绕教育品质提高这个核心,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情商比智商更重要,社会需要“全人”。振兴教育的核心在于提升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人格健全、内涵丰富的人才;教育的成效体现在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素质提高。教育机构要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让学生学有所成,让人民群众满意;各级各部门要全力以赴,上下同欲,为振兴教育共同努力。